对玻璃杯之类的透明物体进行抠图,网络上大部分采用的是通道技术。通道技术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很多人对通道原理不是很理解,所以显得有些难度。本文介绍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分离图像的明度和色彩,并利用合适的图层混合模式来实现玻璃杯的抠图与合成。
待抠原图
(注:原图来自百度图片)\
抠图合成结果
(注:背景图由Dn生成)
一般步骤及说明:\
1、 首选将待抠原图置于新背景中,并将其转换为智能对象。
2、 新建图层组,命名为“玻璃杯合成”,复制待抠原图并拖入图层组中,并命名为“玻璃杯”。
3、 绘制玻璃杯的外轮廓路径,并将路径作为图层组的矢量蒙版,隐藏待抠原图图层之后就可以看到抠图效果。
说明:\
(1)一般使用钢笔工具或弯度钢笔工具进行路径绘制;
有关钢笔工具使用方法请参阅《用好钢笔工具》。\
(2)加按Ctrl/Cmd点击添加图层蒙版按钮,可将路径添加为矢量蒙版;
(3)使用矢量蒙版更有利于后续可能需要的对抠图的修正;
(4)矢量蒙版也可在属性面板中进行羽化,从而让过渡更平滑;
4、 对“玻璃杯”图层执行PS菜单:图像/调整/黑白,并更改图层混合模式。
说明:
(1)如果玻璃杯的原图背景为深色(如,黑背景),请更改图层混合模式为“滤色”;
(2)如果玻璃杯的原图背景为浅色(如,白背景),请更改图层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
5、 然后对“玻璃杯”图层执行PS菜单:图像/调整/色阶,适当调整亮度。
说明:
对于滤色模式的图层通常是要压暗,对于正片叠底模式的图层通常是要提亮。当然,更重要的是根据背景图层的亮度进行调整。\
6、 再次复制待抠原图图层,并拖入到图层组中。更改此图层的混合为颜色,并对此图层执行PS菜单: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 , 调整相关参数,让更多的原色展现。
说明: 还可以通过图层不透明度来更改强度。\
7、 复制“玻璃杯”图层,并根据实际情况更改混合模式,调整色阶。
说明:\
(1)对于待抠原图为浅色背景时,通常混合模式是“滤色”,并通过调整色阶智能滤镜,让更多亮部显示出来,让更多的暗部隐藏掉。
(2)对于待抠原图为深色背景时,通常混合模式是“正片叠底”,并通过调整色阶智能滤镜,让更多暗部显示出来,让更多的亮部隐藏掉。
8、 对于不透明的区域,如瓶盖等,可以将待抠原图复制,并拖入图层组,然后擦除黑蒙版显示出该区域。当然也通过色阶等命令改变光影关系,以符合背景图层光影的需要。
9、 (非必须)添加渐变映射调整图层,以增强对比关系。
说明:通常是黑白渐变映射,并更改图层模式为“明度”。
10、 (非必须)再将复制玻璃杯图层,并更改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 ,然后在黑蒙版的基础上控制杯底区域的亮度。
说明: 还可以使用图层样式的颜色叠加,为杯底区域融合桌面颜色。
11、 (非必须)为玻璃杯图层添加背景图层中高光点。
说明:通常是新建一空白图层,然后用白色画笔在可能的高光区域涂抹。进入图层样式,取消混合选项中的“透明形状图层”。
12、 (非必须)可以根据光照方向来玻璃杯图层添加投影。
说明: 有关投影的制作,请参阅《制作投影的方法》。\
13、 (非必须)对于透过玻璃杯所看到背景的处理。
说明:使用选框工具等框住玻璃杯,然后将背景图层对应的区域复制出来,将复制出来的图层转换为智能对象并拖入图层组。然后对该图层进行自由变换或液化滤镜进行变形。变形的操作要符合光的折射原理(附后)。
14、 (非必须)对合成后的整体进行光影、色调氛围上的融合。\
附:装水的玻璃杯的折射原理\
图中的装水水杯相当于一个平放的凸透镜,水和玻璃都会使光线折射,水杯加水之后,像一面凸透镜,会产生使物体的影像放大、缩小等现象。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聚焦点即焦距以内时,产生的影像是“正立放大” 的虚像。若物体放在离凸透镜的焦距1~2倍的位置时,产生的影像是“水平翻转且放大”的实像,物体放置在2倍焦距以上的位置产生的则是“水平翻转且缩小”的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