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阿里前端校招答疑

4,129 阅读12分钟

每年3月,阿里&蚂蚁会启动面向第二年毕业学生的实习生招聘,简称春招。在此同时,其他大型互联网公司也会相继的开启春招事项。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春招无疑是个人职业发展生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现在互联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春招的结果与选择很有可能会极大改变自我的人生轨迹。它就类似高中生涯时,某些顶尖大学提供的一些保送机制,机会非常宝贵。

本人常年混迹掘金知乎等社区,常回答前端职场相关问题,同时在蚂蚁也担任了两年前端校招面试官。在春招即将启动之际,相信有非常多学弟学妹心中仍有较大困惑。因此决定撰写一篇文章,针对我自认为最关键的、或是后续高频反馈的校招问题,做一些纯个人视角的解答。

先附上过往知乎上相关回答:

注:我的下述回答主要是针对阿里校招,回答内容不一定会适配其他公司,同时仅代表个人观点

选择就业还是读研?

现在准备春招的同学,才是大三下学期,同时可能会面临着是就业还是考研还是考公等多方面的选择。尤其是学校较好的同学,升学率本来就高,读研的氛围浓厚。就业or深造,that is a question。

那到底是就业好,还是深造好,这肯定不是一个标准的答案。它不是个判断题,而是面向独特个体情况的简答题。自己的学校、专业、家庭背景、大学成绩情况都可能会成为影响自己决策的关键因子。 但有一点我知道,各位读研,肯定也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如果是真的是想做研究,走科研领域,我相信基本都不会纠结。所以大家纠结的点基本是在于,读研到底是不是更有利于就业?读研带来的学历优势 跟 就业带来的职场先发优势,到底谁更优势?

读研是不是更有利就业?

先说结论,从现实情况来看,读更好院校的研究生有利于校招时进入更好的互联网企业(这句话每个字都很重要)。然后从另外一面解读是:

  • 如果研究生院校跟本科院校差异不大,那么影响较小;
  • 研究生学历对于未来社招时的影响并不大。


这背后的核心原因主要是互联网优秀人才越来越多,竞争趋于激烈。对于前后端这样的工程领域,工程经验挺重要,但学校这方面的教育又很少。所以在大部分学生普遍没有太多工作经验与社会经验的情况下企业会重点考虑候选人的成长性,其实就是聪明程度跟努力程度,所以优质学校的优质学生必定会有更大的优势。因为优质的学校其实较大程度证明了该学生是聪明且努力的。

所以:

  • 如果本科已经能证明你就是很牛逼、很优秀、很聪明、很努力了,那么我相信有很大概率能面上你期望的企业;
  • 如果只是随便读个本校的研,只是混个学历,我觉得也并不会让你比本科时多更大的优势。
  • 无论是读研还是本科,只要业余时能积累远超别人的工程经验,也会产生差异化优势。


当然这是指前后端这样的工程领域,对于算法、机器学习等这类重科研理论、轻工程能力的专业岗位,研究生时期积累的专业知识对就业帮助很大。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前端,其他岗位我就不展开讨论了。

学历优势 VS 先发优势

同样先说结论,如果本科毕业能入职好公司,那么将在年龄上存在先发优势(这句话每个字都很重要)。举个例子,差不多优秀的小A 跟小B 都在23岁本科毕业,小A以P5(评级A或B+)入职阿里,小B读研2年以后准备校招入职阿里,大概率发现25岁的小A已晋升P6,而自己却极难以P6入职阿里(评级A+),且需要一年后才能提名晋升。

那如果小A、小B本科毕业时都无法校招入职阿里呢?先去次一级的公司工作两年跳槽阿里,相比读研以后再选择校招入职阿里,谁更有希望?从现实情况来看,如果能就职二线以及二线以上的互联网公司并努力工作2年,前者更有希望。因为:

  1. 前文提到,前端这样的岗位,工程经验相对更加重要,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在前端领域并无明显增益,因此工作2年,相比读研2年,更具备优势。
  2. 工作2年以后是走社招入职,社招相比校招,时间上更灵活,竞争对手没那么集中,容易进行多次面试,可以粗暴的认为“社招比校招容易”。


但是,如果本科毕业入职公司较差,导致这2年个人成长较差,不符合阿里对人才成长能力的要求,也会弄巧成拙,甚至产生一系列恶心循环。比如小C毕业时选择了某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周围牛人少,工作挑战低,业务前景差。工作2年后,无明显成长与沉淀。想跳槽一线企业又都面试失败,只能去稍微好一些的公司继续沉淀2年。然而,虽然新公司好一些,但离一线企业的成长性还是差距较远,工作4年下来,离最开始入职顶尖公司的小A/小B,能力上已经越拉越大。再次跳槽一线企业,依旧是挺困难。

当然,这种事情不绝对,有可能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内部有领域高人,能帮助自己快速成长。也说不定自己平常自律,在开源社区疯狂学习,取得一定成就,最终还是能跳槽到自己的理想公司。

我个人观点是,针对前端领域,如果本科能加入到自己理想的一流公司,建议可以选择加入,具备先发优势。其他情况下请自己酌情判断,但无论是选择考更牛逼的大学还是先选择工作,未来都需要努力学习与成长。否则只会离优秀的人越来越远。

选择前端还是后端?

很多同学担心前端天花板较低,觉得走前端道路容易限制个体发展。我还是先抛结论:如果你热爱前端,在互联网大厂,可以放心的选择前端(这句话每个字都很重要)。

首先确实,在现在的互联网大厂中,后端所占的高级岗位更多,大部分CTO也是后端出身,鲜有前端。这其中有一些“主观”原因(前端岗位限制),也有一些“客观”原因(并不是岗位导致的)。

前端岗位本身限制:确实相比前端,后端在大多数工程技术领域中更为核心,对上桥接页面,对下桥接数据,是业务逻辑最密集的地方,掌握整体工程技术架构,因此更为核心。当然也是有例外的,有些偏纯前端的产品,如语雀、VSCode等,核心也是在前端的。只是并没取得非常成功的大规模商业化的案例。

非岗位本身的原因:大学教育少,而前端门槛低,导致前几年较多选择前端的同学,本身就是要么技术相对弱一些,要么就是非科班转行等原因而投身前端领域的。相比而言,后端的就业学生质量更高,数量也更多,那最终高P、CTO肯定也是大量来自于后端同学。而随着这几年前端的发展,其实越来越多非常优秀的学生投身前端,因此前端高P其实也越来越多。

既然选择前端确实存在一些不利之处,那为什么我说在互联网大厂,还是可以放心的选择前端呢?原因如下:

  1. 技术能力上具备成长空间:大厂由于对于性能有极致追求、乐意尝试创新互动玩法等原因,有资源可以投入前端更深领域的探索。前端在这个过程中,能具备技术核心,具有领域深度,技术上具备成长空间。
  2. 管理能力上具备成长空间:大厂由于规模大,前端人员也多,像蚂蚁的玉伯,体验技术部下属前端人员数百人。在管理能力上也具备较大成长空间。
  3. 职级上满足成长空间:说实话,大部分人本身自己的天花板就低。有人说阿里前端P9、P10屈指可数。但请问,多少人可以到这个高度呢?大厂的岗位天花板基本可以满足99%的技术同学需要的成长空间。
  4. 底层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能力:层级越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底层能力要求越高,专业技术能力所占比重越低(技术敏感度、判断力依旧非常重要),因此当你真正遇到天花板的时候,限制你的往往并非是岗位本身带来的专业能力限制,而是诸如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增长思维、架构思维等等需要改变与突破。

选择大厂低薪还是小厂高薪?

有的同学比较优秀,可能同时拿到了不少Offer。有些相对小一些的公司为了更好的吸引候选人会开出比大厂更高的薪资,这个时候该怎么选?先抛结论:除非规模相近,否则薪资不要成为选择offer的关键因素

为什么呢?最主要的还是成长性的问题。互联网职业是一个成长期很短的职业,随着年纪的增长,成长速度会越来越慢。可以把自己的成长速度想像成一个log函数曲线。前期斜率高,高投入高增长;后期斜率低,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似乎也很难前进。因此大家在自己成长期最高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个最能帮助自己成长的平台。而大厂所能提供的土壤、养料与成长空间,大概率是比小厂更能帮助年轻人快速成长的

我说一些现实的情况大家能更有体感:

  1. 阿里年轻高P越来越多,毕业两三年升7,四五年升8的大有人在,单蚂蚁前端就有不少90后P8。
  2. 长期在小公司左右横跳的人很难通过社招再进入一线大厂。


有的同学会想,小公司潜力大,更容易财富自由。其实很多财富自由的人,也不是校招时进入到一家独角兽公司,然后公司上市发达,于是自己暴富自由的。这种情况最多只能让自己相对富足,也很难到财富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往往是:在年轻的时候,在好的平台快速成长,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选择下一家快速成长的企业,进去身居高位,获得大量期权,然后等上市以后获得巨额财富。亦或者是拉上优秀的同事一起创业,成就自己的事业跟财富。

也有同学会想,自己相对优秀,在小公司能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跟管理机会,成就更牛的自己。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小公司的管理者,反而更容易陷入泥潭,在小公司难以突破,去面大公司又面不上。我以阿里举例,阿里一线开发者主要是P5-P7,管理者主要是P8及以上。对于P7及以下的候选人,由于在一线开发,专业技术要求极高。而P8基本对应中小公司技术总监级别,是大部分技术人的天花板了,对管理能力要求又极高。而小公司的技术管理者,常常容易技术上领域深度不足,管理上也没达到较高的成就。最终反而更难去更优秀的公司。总之建议,技术同学不要过早的成为纯粹的管理者

最后附上我们团队的校招海报

校招海报.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