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三极管

83 阅读2分钟

晶体三极管又称为双极性三晶体管BJT(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三极管根据不同的掺杂方式和浓度,在一个硅片上形成了两个PN结。

晶体管结构

晶体管结构

物理结构可以大致分为,不同的掺杂元素,掺杂浓度和面积决定了不同的区域的性质:

  • 发射区掺杂了P元素,掺杂浓度高,面积小
  • 基区掺杂了B元素,掺杂浓度低,面积小
  • 集电区掺杂了P元素,掺杂浓度低,面积达

区域结构

这里主要看NPN型,PN结在加入正向电压时导通,因此在画NPN型符号时,箭头指向的是导通方向:

NPN型符号

放大原理

这里共用了发射极,因此称为共射放大电路。

共射放大电路

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条件是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看以看到发射极和基极构成的PN结处于导通状态,而集电极和基极构成的PN结处于截止状态。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VBB<VCCV_{BB} < V_{CC} 这样才能使发射结处在正偏,而集电结处于反偏。

载流子的运动方向

内部载流子运动

  1. 发射结导通,扩散运动形成发射极电流

发射极E的掺杂浓度高,在发射结正偏的情况下,PN结导通,E中的自由电子发生扩散,又因为E的掺杂浓度高,因此参与扩散的自由电子浓度高。同时,空穴也会从B向E进行扩散,由于B的掺杂浓度低,IEPI_{EP}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近似认为扩散运动形成了发射极电流IEI_E

  1. 扩散到基区的自由电子和空穴复合,形成基极电流IBI_B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B的掺杂浓度低,而集电结又是反偏,PN结截止,漂移运动占主导地位,基极为P型半导体,其中的非平衡少子为自由电子,会在反偏的作用下,会加速漂移到集电结,只有少数的空穴会与其复合,又由于VBBV_BB的存在,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也会进行,因此形成了基极电流IBI_B

  1. 集电结反偏,漂移运动形成ICI_C

由于集电结的面积大且反偏,因此基极的非平衡少子,会漂移到集电极中,形成漂移电流ICBOI_{CBO}。平衡少子也会参与到漂移运动中去,但数量微少,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VCCV_{CC}的作用下,形成了ICI_C

由此可以看到,发射极中的大部分电子在基极成为非平衡少子,加速漂移运动运动到集电极,这也是集电极名称的由来。

电流分配

IE=IEN+IEP=ICN+IBN+IEPI_E = I_{EN} + I_{EP} = I_{CN} + I_{BN} + I_{EP}

IC=ICN+ICBOI_C = I_{CN} + I_{CBO}

IB=IBN+IEPICBOI_B = I_{BN} + I_{EP} - I_{C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