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连续更了五天的技术专栏了,这强度对于一个萌新来说真是肝的不像话,但是回首看自己写过的专栏,排版和文笔在逐渐进步,确实还是挺有成就感的.今天正好周六休息想更新下最近写博客的心路历程,总结的同时也缓解一下强度.
初衷
打开个人主页,发现自己的注册时间还挺早,在16年就注册了这个账号,第一次发文是在18年1月,已经不记得当时是想记录下技术方案还是单纯的一时兴起,后面正式开始系统写专栏是在20年的10月.更新的是签到redis的解决方案,当时来到新公司正在做这个签到的需求,查阅资料发现大家的方案很多,但全是零零散散的代码片段,就想把他们结合自己的业务整合起来,写一个关于签到的解决方案类专栏,没想到小火了几天,顿时心里充满成就感,就想为大家分享更多自己的代码思路.我的文章更新频率不高,有时周更有时两周更,一方面是平时工作挺忙的,写东西我都是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挤出来的,一方面是题材很难收集,我不求量只想尽自己所能把更新的专栏质量提高.目前为止自己的更新内容都是自己的原创,我理解的写博客就是一步步见证自己变强的笔记,可能还顺带帮助到别人,何乐而不为,这或许就是我写博客的初衷
.
环境
像极了这颗烂苹果,他也想光鲜但是却在不断被同化
现象1
抄袭现象特严重 .自己平时大多查阅资料通过搜索引擎搜出来的至少一页都是一模一样的复制黏贴文章专栏,这一现象在某大平台特别常见.如果都是对的就算了,错也错一页,连标点符号也不带改的.这里
呼吁大家不要去直接抄袭别人的劳动成果,你觉得好可以收藏起来,放自己笔记里,加上自己的见解,
引入部分内容的话写一个原文出处`.真没必要复制一模一样的发出来,对别人和自己都没有价值.
现象2
观点都不能自圆其说. 这一现象在微信公众号上特别常见.前段时间特别火的标题<xxxx不让我用lombok><lombok的xx宗罪>
点进去全篇都在说缺点,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大多数都不是插件造成的缺点,一部分来自于守旧派不愿意变通,一部分来自于错误的使用方式.这类在前段时间还挺火,但是过了一周左右风向变了,大家又开始写<lombok项目神器><运用lombok优化实体代码>
等等,可笑的是有些公众号的前几篇还是批判这个插件jar的.作为读者我想大家都和我一样,最想知道的是使用方法
、优缺点
、使用技巧
.至于站队并不care,公司让用就用,不让用如果它真的优秀就给公司提议就好了.
现象3
太多的标题党、诱导分享. 列举几个你肯定听说过,无意中发现了一位清华大佬的代码模版
,翻到了雷军的代码
,都2020年了还在用....
,进去就是些诱导你关注公众号或者干脆就是卖课程的.都2021年了,大家都多点真诚吧.给文章起一个响亮而不是文雅的标题还真是个技术活,要是文不配题就会被说是标题党,就像我自己,有时为了想一个标题有时也会改来改去.可能大家会觉得挺双标的,一边说标题党,一边自己也想办法优化标题.其实这并不冲突,自己慢慢把握这个度就好了.技术文嘛,一般只要不取些高调的标题都还是能接受的,毕竟大家为了标题进来,关注的是实质的内容.掘金发了那个举报功能大概就是防止这些文章专栏的诞生吧.
技巧与不足
- 大致总结了掘金几类阅读量高的文章,大多都是基础回顾,面试方面或者文笔风趣的专栏,以后自己也多从文笔上训练,争取讲知识点的不是那么枯燥
- 自己在写文章时大致把文章骨干先定好,配图的话尽量配色不冲突就没什么大问题,到一些需要理解实现思想的情况,我会在知识点之上画上一张
流程图
,方便读者去理解.在平时开发过程中也要经常用流程图画出思路,不要做到哪想到哪而是想全面再去动手.这才好习惯
. - 平常的积累过少,导致可写的素材不是很多,容易被榨干,比如这次活动,要不是临时出了一些线上问题,我真找不到这么多话题去更新,另外如果再出这种活动,建议掘金最好提前预热个一周.实发突然,萌新有点措手不及.
后记
希望掘金越来越好,以后自己慢慢成长起来这里依然还是技术的净土
.也希望自己不忘初衷,写出更多的解决方案帮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