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常见问题

911 阅读15分钟

什么是arc?(arc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诞生的?)

首先解释ARC: automatic reference counting自动引用计数。 ARC几个要点: 在对象被创建时 retain count +1,在对象被release时 retain count -1.当retain count 为0 时,销毁对象。 程序中加入autoreleasepool的对象会由系统自动加上autorelease方法,如果该对象引用计数为0,则销毁。 那么ARC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诞生的呢?这个得追溯到MRC手动内存管理时代说起。 MRC下内存管理的缺点: 1.当我们要释放一个堆内存时,首先要确定指向这个堆空间的指针都被release了。(避免提前释放) 2.释放指针指向的堆空间,首先要确定哪些指针指向同一个堆,这些指针只能释放一次。(MRC下即谁创建,谁释放,避免重复释放) 3.模块化操作时,对象可能被多个模块创建和使用,不能确定最后由谁去释放。 4.多线程操作时,不确定哪个线程最后使用完毕

请解释以下keywords的区别: assign vs weak, block vs weak

assign适用于基本数据类型,weak是适用于NSObject对象,并且是一个弱引用。 assign其实也可以用来修饰对象,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用它呢?因为被assign修饰的对象在释放之后,指针的地址还是存在的,也就是说指针并没有被置为nil。如果在后续的内存分配中,刚好分到了这块地址,程序就会崩溃掉。

weak修饰的对象在释放之后,指针地址会被置为nil。所以现在一般弱引用就是用weak

首先__block是用来修饰一个变量,这个变量就可以在block中被修改(参考block实现原理) __block:使用__block修饰的变量在block代码快中会被retain(ARC下,MRC下不会retain) __weak:使用__weak修饰的变量不会在block代码块中被retain 同时,在ARC下,要避免block出现循环引用 __weak typedof(self)weakSelf = self;

__block在arc和非arc下含义一样吗?

是不一样的。 在MRC中__block variable在block中使用是不會retain的 但是ARC中__block則是會retain的。 取而代之的是用__weak或是__unsafe_unretained來更精確的描述weak reference的目的 其中前者只能在iOS5之後可以使用,但是比較好 (該物件release之後,此pointer會自動設成nil) 而後者是ARC的環境下為了相容4.x的解決方案。 所以上面的範例中

__block MyClass* temp = …;    // MRC環境下使用
__weak MyClass* temp = …;    // ARC但只支援iOS5.0以上的版本
__unsafe_retained MyClass* temp = …;  //ARC且可以相容4.x以後的版本

使用nonatomic一定是线程安全的吗?()

不是的。 atomic原子操作,系统会为setter方法加锁。 具体使用

@synchronized(self){//code }

nonatomic不会为setter方法加锁。 atomic:线程安全,需要消耗大量系统资源来为属性加锁 nonatomic:非线程安全,适合内存较小的移动设备

描述一个你遇到过的retain cycle例子。

block中的循环引用:一个viewController

@property (nonatomic,strong)HttpRequestHandler * handler;
@property (nonatomic,strong)NSData          *data;
_handler = [httpRequestHandler sharedManager];
[ downloadData:^(id responseData){
    _data = responseData;
}];

self 拥有_handler, _handler 拥有block, block拥有self(因为使用了self的_data属性,block会copy 一份self) 解决方法:

__weak typedof(self)weakSelf = self
[ downloadData:^(id responseData){
    weakSelf.data = responseData;
}];

+(void)load; +(void)initialize;有什么用处?

在Objective-C中,runtime会自动调用每个类的两个方法。

  • load会在类初始加载时调用
  • initialize会在第一次调用类的类方法或实例方法之前被调用

这两个方法是可选的,且只有在实现了它们时才会被调用。 共同点:两个方法都只会被调用一次。

为什么其他语言里叫函数调用, objective c里则是给对象发消息(或者谈下对runtime的理解)

先来看看怎么理解发送消息的含义:

曾经觉得Objc特别方便上手,面对着 Cocoa 中大量 API,只知道简单的查文档和调用。还记得初学 Objective-C 时把[receiver message]当成简单的方法调用,而无视了“发送消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于是[receiver message]会被编译器转化为: objc_msgSend(receiver, selector) 如果消息含有参数,则为: objc_msgSend(receiver, selector, arg1, arg2, ...)

如果消息的接收者能够找到对应的selector,那么就相当于直接执行了接收者这个对象的特定方法;否则,消息要么被转发,或是临时向接收者动态添加这个selector对应的实现内容,要么就干脆玩完崩溃掉。

现在可以看出[receiver message]真的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方法调用。因为这只是在编译阶段确定了要向接收者发送message这条消息,而receive将要如何响应这条消息,那就要看运行时发生的情况来决定了。

Objective-C 的 Runtime 铸就了它动态语言的特性,这些深层次的知识虽然平时写代码用的少一些,但是却是每个 Objc 程序员需要了解的。

Objc Runtime使得C具有了面向对象能力,在程序运行时创建,检查,修改类、对象和它们的方法。可以使用runtime的一系列方法实现。

顺便附上OC中一个类的数据结构 /usr/include/objc/runtime.h

struct objc_class {
Class isa OBJC_ISA_AVAILABILITY; //isa指针指向Meta Class,因为Objc的类的本身也是一个Object,为了处理这个关系,runtime就创造了Meta Class,当给类发送[NSObject alloc]这样消息时,实际上是把这个消息发给了Class Object
    
#if !__OBJC2__
Class super_class OBJC2_UNAVAILABLE; // 父类
const char *name OBJC2_UNAVAILABLE; // 类名
long version OBJC2_UNAVAILABLE; // 类的版本信息,默认为0
long info OBJC2_UNAVAILABLE; // 类信息,供运行期使用的一些位标识
long instance_size OBJC2_UNAVAILABLE; // 该类的实例变量大小
struct objc_ivar_list *ivars OBJC2_UNAVAILABLE; // 该类的成员变量链表
struct objc_method_list **methodLists OBJC2_UNAVAILABLE; // 方法定义的链表
struct objc_cache *cache OBJC2_UNAVAILABLE; // 方法缓存,对象接到一个消息会根据isa指针查找消息对象,这时会在method       Lists中遍历,如果cache了,常用的方法调用时就能够提高调用的效率。
struct objc_protocol_list *protocols OBJC2_UNAVAILABLE; // 协议链表
#endif

} OBJC2_UNAVAILABLE;

OC中一个类的对象实例的数据结构(/usr/include/objc/objc.h):

typedef struct objc_class *Class;

/// Represents an instance of a class.
struct objc_object {
    Class isa  OBJC_ISA_AVAILABILITY;
};

/// A pointer to an instance of a class.
typedef struct objc_object *id;

向object发送消息时,Runtime库会根据object的isa指针找到这个实例object所属于的类,然后在类的方法列表以及父类方法列表寻找对应的方法运行。id是一个objc_object结构类型的指针,这个类型的对象能够转换成任何一种对象。

然后再来看看消息发送的函数:objc_msgSend函数

在引言中已经对objc_msgSend进行了一点介绍,看起来像是objc_msgSend返回了数据,其实objc_msgSend从不返回数据而是你的方法被调用后返回了数据。 下面详细叙述下消息发送步骤:

检测这个 selector 是不是要忽略的。比如 Mac OS X 开发,有了垃圾回收就不理会 retain,release 这些函数了。 检测这个 target 是不是 nil 对象。ObjC 的特性是允许对一个 nil 对象执行任何一个方法不会 Crash,因为会被忽略掉。 如果上面两个都过了,那就开始查找这个类的 IMP,先从 cache 里面找,完了找得到就跳到对应的函数去执行。 如果 cache 找不到就找一下方法分发表。 如果分发表找不到就到超类的分发表去找,一直找,直到找到NSObject类为止。 如果还找不到就要开始进入动态方法解析了,后面会提到。

后面还有: 动态方法解析resolveThisMethodDynamically 消息转发forwardingTargetForSelector

UIView和CALayer是啥关系?

1.UIView是iOS系统中界面元素的基础,所有的界面元素都继承自它。它本身完全是由CoreAnimation来实现的 (Mac下似乎不是这样)。它真正的绘图部分,是由一个叫CALayer(Core Animation Layer)的类来管理。 UIView本身,更像是一个CALayer的管理器,访问它的跟绘图和跟坐标有关的属性,例如frame,bounds等 等,实际上内部都是在访问它所包含的CALayer的相关属性。

2.UIView有个layer属性,可以返回它的主CALayer实例,UIView有一个layerClass方法,返回主layer所使用的 类,UIView的子类,可以通过重载这个方法,来让UIView使用不同的CALayer来显示,例如通过

- (class) layerClass {
     return ([CAEAGLLayer class]);
}

=使某个UIView的子类使用GL来进行绘制。

3.UIView的CALayer类似UIView的子View树形结构,也可以向它的layer上添加子layer,来完成某些特殊的表 示。例如下面的代码

grayCover = [[CALayer alloc] init];
grayCover.backgroundColor = [[[UIColor blackColor] colorWithAlphaComponent:0.2] CGColor];
[self.layer addSubLayer: grayCover];

会在目标View上敷上一层黑色的透明薄膜。

4.UIView的layer树形在系统内部,被系统维护着三份copy(这段理解有点吃不准)。

逻辑树,就是代码里可以操纵的,例如更改layer的属性等等就在这一份。 动画树,这是一个中间层,系统正在这一层上更改属性,进行各种渲染操作。 显示树,这棵树的内容是当前正被显示在屏幕上的内容。 这三棵树的逻辑结构都是一样的,区别只有各自的属性。

如何高性能的给UIImageView加个圆角?(不准说layer.cornerRadius!)

我觉得应该是使用Quartz2D直接绘制图片,得把这个看看。 步骤:   a、创建目标大小(cropWidth,cropHeight)的画布。

  b、使用UIImage的drawInRect方法进行绘制的时候,指定rect为(-x,-y,width,height)。

  c、从画布中得到裁剪后的图像。

- (UIImage*)cropImageWithRect:(CGRect)cropRect
{
    CGRect drawRect = CGRectMake(-cropRect.origin.x , -cropRect.origin.y, self.size.width * self.scale, self.size.height * self.scale);
    UIGraphicsBeginImageContext(cropRect.size);
    CGContextRef context = UIGraphicsGetCurrentContext();
    CGContextClearRect(context, CGRectMake(0, 0, cropRect.size.width, cropRect.size.height));
    [self drawInRect:drawRect];
    UIImage *image = UIGraphicsGetImageFromCurrentImageContext();
    UIGraphicsEndImageContext();

    return image;
}

@end

使用drawRect有什么影响?

drawRect方法依赖Core Graphics框架来进行自定义的绘制,但这种方法主要的缺点就是它处理touch事件的方式:每次按钮被点击后,都会用setNeddsDisplay进行强制重绘;而且不止一次,每次单点事件触发两次执行。这样的话从性能的角度来说,对CPU和内存来说都是欠佳的。特别是如果在我们的界面上有多个这样的UIButton实例。

麻烦你设计个简单的图片内存缓存器(移除策略是一定要说的)

图片的内存缓存,可以考虑将图片数据保存到一个数据模型中。所以在程序运行时这个模型都存在内存中。 移除策略:释放数据模型对象。

讲讲你用Instrument优化动画性能的经历吧(别问我什么是Instrument)

loadView是干嘛用的?

当你访问一个ViewController的view属性时,如果此时view的值是nil,那么,ViewController就会自动调用loadView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就会加载或者创建一个view对象,赋值给view属性。 loadView默认做的事情是:如果此ViewController存在一个对应的nib文件,那么就加载这个nib。否则,就创建一个UIView对象。

如果你用Interface Builder来创建界面,那么不应该重载这个方法。

如果你想自己创建view对象,那么可以重载这个方法。此时你需要自己给view属性赋值。你自定义的方法不应该调用super。如果你需要对view做一些其他的定制操作,在viewDidLoad里面去做。

根据上面的文档可以知道,有两种情况:

1、如果你用了nib文件,重载这个方法就没有太大意义。因为loadView的作用就是加载nib。如果你重载了这个方法不调用super,那么nib文件就不会被加载。如果调用了super,那么view已经加载完了,你需要做的其他事情在viewDidLoad里面做更合适。

2、如果你没有用nib,这个方法默认就是创建一个空的view对象。如果你想自己控制view对象的创建,例如创建一个特殊尺寸的view,那么可以重载这个方法,自己创建一个UIView对象,然后指定 self.view = myView; 但这种情况也没有必要调用super,因为反正你也不需要在super方法里面创建的view对象。如果调用了super,那么就是浪费了一些资源而已

viewWillLayoutSubView你总是知道的。

横竖屏切换的时候,系统会响应一些函数,其中 viewWillLayoutSubviewsviewDidLayoutSubviews

- (void)viewWillLayoutSubviews{
     [self _shouldRotateToOrientation:(UIDeviceOrientation)[UIApplication sharedApplication].statusBarOrientation];
}

- (void)_shouldRotateToOrientation:(UIDeviceOrientation)orientation {
    if (orientation == UIDeviceOrientationPortrait ||orientation ==UIDeviceOrientationPortraitUpsideDown) {
    // 竖屏
    }
    else {
    // 横屏
    }
}

通过上述一个函数就知道横竖屏切换的接口了。 注意:viewWillLayoutSubviews只能用在ViewController里面,在view里面没有响应。

GCD里面有哪几种Queue?你自己建立过串行queue吗?背后的线程模型是什么样的?

  • 主队列 dispatch_main_queue(); 串行 ,更新UI
  • 全局队列 dispatch_global_queue(); 并行,四个优先级:backgroundlowdefaulthigh
  • 自定义队列 dispatch_queue_t queue ; 可以自定义是并行:DISPATCH_QUEUE_CONCURRENT或者串行DISPATCH_QUEUE_SERIAL

http的post和get啥区别?

1.GET请求的数据会附在URL之后(就是把数据放置在HTTP协议头中),以?分割URL和传输数据,参数之间以&相连,如:login.action?name=hyddd&password=idontknow&verify=%E4%BD%A0%E5%A5%BD。如果数据是英文字母/数字,原样发送,如果是空格,转换为+,如果是中文/其他字符,则直接把字符串用BASE64加密,得出如:%E4%BD%A0%E5%A5%BD,其中%XX中的XX为该符号以16进制表示的ASCII。   POST把提交的数据则放置在是HTTP包的包体中。

2.”GET方式提交的数据最多只能是1024字节,理论上POST没有限制,可传较大量的数据,IIS4中最大为80KB,IIS5中为100KB”??!

  以上这句是我从其他文章转过来的,其实这样说是错误的,不准确的:

  (1).首先是”GET方式提交的数据最多只能是1024字节”,因为GET是通过URL提交数据,那么GET可提交的数据量就跟URL的长度有直接关系了。而实际上,URL不存在参数上限的问题,HTTP协议规范没有对URL长度进行限制。这个限制是特定的浏览器及服务器对它的限制。IE对URL长度的限制是2083字节(2K+35)。对于其他浏览器,如Netscape、FireFox等,理论上没有长度限制,其限制取决于操作系统的支持。

  注意这是限制是整个URL长度,而不仅仅是你的参数值数据长度。

  (2).理论上讲,POST是没有大小限制的,HTTP协议规范也没有进行大小限制,说“POST数据量存在80K/100K的大小限制”是不准确的,POST数据是没有限制的,起限制作用的是服务器的处理程序的处理能力。

3.在ASP中,服务端获取GET请求参数用Request.QueryString,获取POST请求参数用Request.Form。在JSP中,用request.getParameter(\”XXXX\”)来获取,虽然jsp中也有request.getQueryString()方法,但使用起来比较麻烦,比如:传一个test.jsp?name=hyddd&password=hyddd,用request.getQueryString()得到的是:name=hyddd&password=hyddd。在PHP中,可以用GET和POST分别获取GET和POST中的数据,而REQUEST则可以获取GET和POST两种请求中的数据。值得注意的是,JSP中使用request和PHP中使用_REQUEST都会有隐患。

4.POST的安全性要比GET的安全性高。注意:这里所说的安全性和上面GET提到的“安全”不是同个概念。上面“安全”的含义仅仅是不作数据修改,而这里安全的含义是真正的Security的含义,比如:通过GET提交数据,用户名和密码将明文出现在URL上,因为(1)登录页面有可能被浏览器缓存,(2)其他人查看浏览器的历史纪录,那么别人就可以拿到你的账号和密码了,除此之外,使用GET提交数据还可能会造成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攻击。

总结一下,Get是向服务器发索取数据的一种请求,而Post是向服务器提交数据的一种请求,在FORM(表单)中,Method默认为”GET”,实质上,GET和POST只是发送机制不同,并不是一个取一个发!

什么是Binary search tree? search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

Binary search tree:二叉搜索树。 主要由四个方法:

  • search:时间复杂度为O(h),h为树的高度
  • traversal:时间复杂度为O(n),n为树的总结点数。
  • insert:时间复杂度为O(h),h为树的高度。
  • delete: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h)+指针的移动开销。

可以看到,二叉搜索树的dictionary operation的时间复杂度与树的高度h相关。所以需要尽可能的降低树的高度,由此引出平衡二叉树Balanced binary tree。它要求左右两个子树的高度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并且左右两个子树都是一棵平衡二叉树。这样就可以将搜索树的高度尽量减小。常用算法有红黑树、AVL、Treap、伸展树等。

推荐面试文集

* BAT—最新iOS面试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