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端口
名称 | 默认端口 | |
---|---|---|
FTP | 20、21 | 控制端口一般为21,而数据端口不一定是20 |
DNS | 53 | |
TELNET | 23 | |
SSH | 22 | |
SMTP | 25 | 发送服务器 |
POP | 110 | 接收服务器 |
主机路由,网络路由,默认路由
- 一个ip报文在路由器中寻路是通过报文的目的ip去匹配路由表。
- 路由表的键值简单地说包括ip和掩码n,1的匹配过程是最长路径匹配,也就是说报文优选掩码最长的路由。
- 主机路由就是x.x.x.x/32,意思是仅仅到x.x.x.x的报文听我的。
- 网络路由就是x.x.x.x/n,意思是到x.x.x.x/n的报文听我的。
- 默认路由是0.0.0.0/0,意思是实在没人要的报文听我的。
VLAN
URL的组成格式
图中中括号是可选项
- protocol 协议,常用的协议是http
- hostname 主机地址,可以是域名,也可以是IP地址
- port 端口 http协议默认端口是:80端口,如果不写默认就是:80端口
- path 路径 网络资源在服务器中的指定路径
- parameter 参数 如果要向服务器传入参数,在这部分输入
- query 查询字符串 如果需要从服务器那里查询内容,在这里编辑
- fragment 片段 网页中可能会分为不同的片段,如果想访问网页后直接到达指定位置,可以在这部分设置
冲突域和广播域
定义 | 分层 | 设备 | |
---|---|---|---|
冲突域 | 在同一个冲突域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能收到所有被发送的帧。简单的说就是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台设备发送信息的范围。 | 基于OSI的第一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 第二层设备能隔离冲突域,比如交换机 、网桥。交换机能缩小冲突域的范围,交换接的每一个端口就是一个冲突域。 |
广播域 | 网络中能接收任一设备发出的广播帧的所有设备的集合。简单的说如果站点发出一个广播信号,所有能接收收到这个信号的设备范围称为一个广播域。 | 基于OSI的第二层(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 第三层设备才能隔离广播域,比如路由器。路由器能隔离广播域,其每一个端口就是一个广播域。 |
下面通过三个例子来说明:
例子一,一个Switch直连三台PC和一台hub,而hub下直连有2台PC。
图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可是,这个4个冲突域1个广播域是怎么算出来呢?
根据前面介绍的关于广播域的定义中我们知道 ,只有第三层设备才能隔离广播域。上图中并没有router等第三层设备,所以,这里的广播域没有被隔离。
也就是说上图中的网络只有一个广播域。
冲突域的计算,前面有说Switch能缩小冲突域,一个Switch端口其实就是一个冲突域,上图中有3台pc和1台hub直连到Switch上,所以,这里的冲突域为4个。
例子二,一台router下直连了三个hub, hub下都各自连有三台pc:
第三层设备router能隔离广播域,上图中router的三个端口分别直连了三个hub,因此得出有三个广播域。
但是,那3个冲突域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router他不但能隔离广播域,默认也是可以缩小冲突域的。所以上图中的router用3个端口将网络既分开成了3个广播域,又缩小成了3个冲突域。
例子三,一台router下连两台交换机和一台hub,两台交换机下分辨连有三台 PC,而hub下连有4台PC:
上图所示网络,算出3个广播域不难,因为router有3个端口直连了2台交换机和1台集线器嘛。
可是,冲突域不是7个吗?怎么是9个呢?两台交换机共使用了6个端口,外加路由器下还直连了一个集线器,这也是一个冲突域。
于是,我可以得出6+1=7,7个冲突域啊。究竟是哪里算少了?
对了,就是路由器到两台交换机之间也还是存在冲突域的。这一点也特别需要注意。
最后记录一下例子中提到的需要注意的地方了:
-
集线器(HUB)所有端口都在同一个广播域、冲突域内,所以HUB不能分割冲突域和广播域。
-
交换机(Switch)所有端口都在同一个广播域内,而每一个端口就是一个冲突域,所以交换机能分割冲突域,但分割不了广播域。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可以隔离广播域。
-
路由器(Router)的每个端口属于不同的广播域、冲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