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技术人,聊聊自己的人生感悟

2,428 阅读15分钟
笔者为ThinkPHP核心开发者之一,《内外兼修·程序员成长之路》作者。

为什么要说这个老掉牙的话题,一些人一辈子没有弄懂这个问题。我从初中开始思考人生这个问题, 经过十年才形成了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答案。 一些人把“成名”当作人生的意义, 小时候想改变世界, 成为世界都知道的名人,长大后感觉自己不能改变世界,开始缩小范围, 想改变一个行业, 成为行业的名人, 后面发现一个行业自己的改变不了,范围在缩小, 能不能成为自己村里面的名人,最后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又把希望寄托到下一代,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们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不是说自己,就是说自己的孩子,或者说自己知道的事情。 总是想得到别人的注意, 而不是倾听别人说话, 从别人那里学东西的态度。

我们想得到别人注意,想成名, 这样的理想能实现吗? 你想得到别人的注意,同样别人也想得到你的注意。每个人都是想着自己,别人不会一直记得你的事,只会记得自己的事。 你可能在别人面前做了件丢面子的事情, 你自己终生难忘, 但别人可能过几天就忘记了, 因为这件事和别人无关,而和你有关。即使像马云、王石当代的企业家会被人记住多久? 可能他们去世几十年就不会有人记得他们,大家能说出几个民国时期的企业家? 即使像毛泽东这样的伟人, 几千年后也会被人淡忘。

卡耐基写的《人性的弱点》是对我影响比较深, 我很早就明白了成名的欲望是人性的弱点之一。 成名的欲望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烦恼, 它会让我们为了在别人面前得到表现去做一些多余的事情,做一些无用功。它会使我们因为没有在别人面前得到表现而心里难受。

成名不应该是人生的意义。那么什么是人生的意义? 人生本来没有意义,它的意义是我们自己赋予给它的。每个人对人生的意义理解都不一样。 要形成自己的人生观, 需要先认识自己, 再认识世界。

认识自己

我们的力量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快乐而是因为离真相有多近。

很多人的快乐都是假装的快乐,他们不承认自己的痛苦。比如有的人不承认父母不爱他,假装父母很爱他;有的人不承认工作无聊,假装工作很有趣;有的人不承认自己交际差,假装自己朋友多;很多人故意让自己很忙,假装自己活得很充实,其实活得很孤单。

这样真的快乐吗?这样的人,每当人群散尽之时,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会感觉到一丝悲哀, 但是他还是逼迫自己不多想,赶紧睡觉, 第二天起来,又继续忙碌,继续假装。

我们应该认识自己的痛苦,正视痛苦。只有接近真相,才能发现自己活着的意义,才能真正有力量进行生活。

那么,如何接近真相?

每当我们有"坏感觉"的时候,我们总想逃避,总不想承认。这里说的“坏感觉”如:内疚、无聊、悲伤、愤怒、恐惧、等等。 每一种坏感觉其实是向我们传递信息。比如内疚的感觉,往往传递的信息是:朋友关系失衡, 比如某个朋友一直为你付出,你不知道怎么回报,他越是对你好,你越内疚,你越来越不想接受他对你的好, 这时候如果你没有明白内疚传递给你的信息,而是想逃跑那种内疚的感觉,最后只能朋友关系疏远。 同样,无聊传递的信息是:你缺乏存在感; 悲伤往往是因为家庭原因; 愤怒是因为你的空间或自由收到别人侵占;恐惧是因为某个你任何很重要的人你和他关系出现问题。 当我们发现坏感觉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时,有时候我们就知道应该怎么正确的去解决问题了。

有时候我们现在的情绪并不是因为当前的事情而产生的 ,而是因为小时候的事情。只是现在发生了一件和小时候类似的事情,让你产生了和小时候一样的情绪。 当我们情绪产生时, 想想你第一次有这样情绪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情,当时对事情的看法是什么, 看法到底对不对?如果当时是因为不对的看法导致了你不好的情绪,现在你就要纠正你的看法。 还有要区分清楚当前发生的事情和小时候发生事情的区别,有可能现在发生的事情只是类似小时候那件事情,事情的本质和小时候根本不一样,你没必要有小时候那样的情绪。如果你实在想不起来第一次有这样的情绪是什么事情,也要告诉自己,现在发生的事情肯定和小时候不一样, 现在自己已经长大了,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自己知道如何正确的解决问题。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以前我不愿意将书借给别人看,很怕别人把我书弄张了,哪怕是别人对着我书吐一口气,我都觉得气体中肯定有细菌,心里很难受, 赶紧把书拿过来擦擦。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感觉? 都是因为小时候的影响。

小时候我和同村的小伙伴们放学一起回家, 走累了在大树下乘凉时, 我当时拿出了课本书上放在地上坐, 被一个同伴说我成绩会下降,因为我坐了课本书。农村都比较迷信,小时候没有分辨能力不敢挑战鬼神,当时认为同伴的说法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可能会应验,自己不能克服。然后十分害怕。 从此自己再也不敢坐书, 也害怕别人坐我的书, 最后把这种情绪扩大化了,不仅是怕别人坐我的书,还怕别人弄张我的书。

我们长大了要重新认识小时候的一些事情,也许当时只是同伴的一句玩笑话导致了,并不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及时是迷信的说服我们现在也对迷信有了新的认识,也不应该再有害怕别人弄张书的感觉了。 更可笑的时候,当时只是说坐书成绩会下降,后面我居然害怕弄张书,把情绪扩大了。

我们还要区分意识和潜意识。 潜意识是我们第一反应,第一想法,它没有经过太多思考,是以前留下的习惯。 潜意识不一定是正确的,当别人借我书时我偶尔还是有害怕别人把我书弄张的感觉, 但是我明白那只是我的潜意识, 我只要不把它表现成我正真的意识就可以了。潜意识是我们不能控制的, 偶尔有这种潜意思是正常的, 但是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意识, 让我们意识不按照潜意识去做。有的人区分不了意识和潜意识,所以就犯罪了。

我们的人格、思想和习惯都是因为以前的经历而形成的。

甚至有些习惯是因为我们的祖先而留下, 比如人很容易紧张, 当你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 察觉一下你的眉间和肩膀是不是紧缩的。如果是紧缩的,你现在就是一个紧张的状态, 试着放松一下自己,首先对你的眉间说放松... 放松... , 然后放松你的头皮, 再放松你的肩膀; 你可能会发现当你放松后,过一会儿 不知觉的身体又会自动处于紧张状态, 眉间和肩膀又会紧缩起来。为什么会这样? 当我们祖先还是原始人的时候, 天天担心附近的猛兽会把自己吃掉, 丛林稍微有一点动静,他们都会紧张起来,时刻准备逃跑。 当时那种紧张的状态,让我们祖先生存了下来。 但我们现代人其实已经不需要那种紧张状态了, 有研究表明放松的状态下工作效率会比紧张状态高很多。每天多练习一下放松, 对自己身心都会有好处。

人还有一个习惯,一直向外索取东西,比如想得到别人的爱, 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这个习惯是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形成的。当我们还是娘胎时,是我们附近的羊水给我们提供营养,维持着我们的生命。 当有一天,我们出生了,我们被挤出了到了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陌生, 第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恐惧,失去了给我们提供营养的羊水,我们大声的哭,一直想要寻找以前的羊水,向外寻找的习惯就是从此时开始的。婴儿的时候饿了就哭,只有哭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那个时候只能这样才能维持生命。 不要向外索取了,要知道出生了我们就不需要羊水了也能活, 要知道长大了我们不需要父母爱也能活,要知道你现在不用引起别人注意,一样可以活。让我们改变向外索取的习惯吧, 转而向内,认识你真正内心的自己。

认识自己:

  • 承认自己的坏感觉,区分潜意识和意识,发现坏感觉传递的信息;

  • 认识小时候产生不好情绪的事情;

  • 改变紧张的习惯;改变向外索取的习惯。

  • 当你认识真我后就会得到无尽的力量。

有两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认识世界

世界是由物质和能量组成的, 一个物体是由各种元素、原子、分子组成,如果物体移动会产生能量, 比如风移动产生的能量可以发电。 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 人的身体是由各种元素、原子、分子组成, 人还有精神,人的精神和自然界的能量是差不多的东西。自然界有能量守恒定律,人的精神同样遵守这个定律。当我们精神想得到什么东西的时候, 其他地方可能就会失去什么东西, 比如我们想得到别人的注意, 想在别人面前表现, 同时就可能会有人得不到表现,失去别人的注意。 当你在别人面前炫耀的时候,想别人崇拜你, 其实别人可能不是崇拜你, 而是嫉妒你。

人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对于地球来说可能只算是一粒小灰尘。而地球在整个宇宙中也微不足道,比地球大上亿倍的星球有很多,人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整个宇宙有多大。 我猜想着, 太阳系可能就是一个原子 , 太阳是原子核,地球是一粒电子。太阳系和其他星系组成了一个细胞, 我们都在一个巨大的生物中,人在这个巨大生物中就像细菌一样。 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不会有任何变化。我们遇到的问题,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微不足道。 我们有时候自己把困难看大了,应该把困难看小,把前进看大。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把困难看大了,其实困难本身并没有那么大, 有的人有可能因为被雨淋了难过, 也有可能是因为地震而难过, 他们难过的程度是一样的,显然被雨淋的人把困难放大了,放大得和经历地震一样。

我初中的时候到了药物性耳鸣,一直治疗不好的病,一直耳鸣, 我当时把这个困难看大了,认为耳鸣一定会影响英语听力,导致我英语成绩下降,后面再去医院检查, 医生说我的听力和正常人差不多。 古人说有得必有失,我认为同样有失必有得,当你失去东西的同时可能也得到了某个东西,只是人们往往只注意自己失去的东西,而没有发现自己得到的东西。后面我觉得虽然我患了药物性耳鸣,但是能在吵闹的环境下看书, 这是我得到的。 在高中我再次因病辍学,因为我明白了有失必有得的道理,我不再怨天尤人,而是发现自己得到的东西。 我觉得我得到是充足的时间, 同学们都在学校里面忙着准备高考,他们没有什么空余时间, 而我有一大把时间,我把这些时间都利用起来看计算机方面的书, 病好后就没有在去学校读书,而是做网站编程。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地球,想想宇宙,人是那么的渺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不会有任何变化,我们遇到的困难真是微不足道。

我们还应该知道历史, 了解中国的老子、孔子、庄子等思想, 了解国外的苏格拉底,布拉图,耶稣,他们的思想。了解近代的毛泽东、马克思思想。和历史人物对话, 把自己放在历史长河中。 对未来如何发展也要形成自己的看法,有一副未来的蓝图。

认识世界后, 我们对事物我看法会上升一个高度,不会仅局限于事物本身,不识庐山真面目,而是有全局思想,和人聊天就不会只说自己知道的事情,而会说形势、未来发展趋势。 《不一样的逍遥游》这本书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形成自己的人生观。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清晰的人生观,需要先认识自己,再认识世界。然后再思考自己的人生。 每个我不愿意每天都过同样的生活, 我希望自己的阅历丰富一些,多经历一些事情, 这是我很早就有的看法,所以我毫不犹豫的去了上海,由毫不犹豫的去了北京, 因为没有去过大公司,所以去了新浪,因为没有真正的创业过,所以又从新浪出来跟着同事去创业。 阅历丰富后还能做什么?我后来觉得,不应该只阅历丰富, 还应该把自己阅历分享给别人,让别人有所收获。 就像很多人都去旅游过, 但很少有人像余秋雨那样还写了《文化苦旅》将旅游的感受分享给大家,余秋雨做得事情更加有意义。

分享和炫耀本质是不同的, 分享的目的是让别人能学到东西,而炫耀只是像别人展示自己有什么,别人不会有任何收获。

人在没有认识自己的时候总是一直向外索取东西,比如想得到别人的爱,得到别人的注意。然后当真正认识自己的时候,心已经满了,不需要向外索取东西了,这时候是向外输出东西。 炫耀是向外索取东西的一种方式, 分享是向外输出东西的一种方式。 我会不断去经历去学习,然后不断的分享,不管多少人能受影响,总有人有收获。

丰富阅历,乐于分享是我觉得的有意义的人生。

请先认识自己,再认识世界。然后再思考自己的人生。如果没有先认识自己和世界, 你思考出的人生可能是人性的弱点赋予的, 可能是你父母赋予的, 可能是国家赋予的, 根本不是自己的。

人生的意义每个人理解都可能不一样,有的人可能喜欢安定,有的人觉得抚养好子女就是有意义的。不管怎么样,你觉得有意义就好。

读书是一种快速增加阅历的一种方式,建议大家阅读一下文中提到的书,如果你之前没有读书的习惯,可以先看看格吕宁写的《超级快速阅读》掌握读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