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解决方案,到底是工具重要还是规划重要?

191 阅读3分钟

随着公司的快速扩展,各业务板块的IT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强烈,信息化部门对这一现象的应对措施,通常是以打补丁的方式修补着运行中的信息系统,然而这一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补丁越来越多,小补丁系统之间的数据逻辑关系日益复杂,导致新IT需求无法实现,更为糟糕的是,随着不断的改动,最终原来正常运行信息化系统也失去原来的可靠性、稳定性。在这种方式下,信息化建设的路越走越窄,越来越困难。

那么,一个快速扩张的企业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是不是需要事先规划好信息化的路线?按路线图进行信息化,避免不必要的补丁和改动,保持系统的整洁性。或者选择一款二次开发工具,可以随时改动功能却有相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很明显,信息化规划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有了路线图,行动有目标,有了资源配备需求,同时还能制定符合实际的工程进度表。然而在实践中,信息化规划的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信息化规划的结果都被束之高阁。这一现象表明有些信息化规划距离企业现实太远,在规划过程想当然,理想、抽象的思维方式决定了规划结果根本不具备指导意义。

现如今信息化系统的二次开发框架需求非常旺盛,各类开发框架也是层出不穷,对需求者来说更多的开发商意味着更多选择的机会。一个事业上升期的企业最重要的在于如何快速解决问题,而不是将精力过多的放在软件的规划上,将企业现有的工作流程照搬到新的系统里也是不小的工程。

企业信息化不是那种做好软件规划,然后照计划开发出来使用就行的,信息化最重要的是对企业内部的整合,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出来。

JNPF开发信息化系统案例中,有两种倾向性意见,一种是选择软件公司进行信息化建设,一种是选择咨询公司进行信息化建设。同时大家都非常清楚,其实这两种方式都不是最优选择,都面临着巨大风险:

选择软件公司,软件公司是技术导向的,对企业管理内容的理解、业务特点的把握、业务流程趋势的考虑明显不足,随着企业操作人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信息系统肯定要不停的反复和打补丁。

选择咨询公司,虽然很多咨询公司在管理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但在信息技术方面却存在严重的短板,不了解技术的可行性,人云亦云,照本宣科,严重脱离企业实践,使得建设报告头重脚轻,理论很好,老板很满意,到操作时就没有可行性了,只好束之高阁。

总的来说,企业要做好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具备信息化的能力,然后通过市面上信息化系统的二次开发框架减少前期的投入,而且有些框架具有低代码或无代码开发的特性,可以了解一下。借助工具解决软件的问题,梳理好企业内部的流程问题,不要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将企业基础的工作做好,在未来发展的基础上做好信息化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