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工作

1,405 阅读4分钟

人类与机器人

人工智能在各类媒体的炒作下貌似已经无所不能了,似乎要很快就要全面超越人类。但实际上人的智能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运动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推理智能、控制智能等等。目前的人工智能只在少数领域内很小的一块能超越人类,而在更多领域它看起来更像个三岁的小孩。

机器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智能提高了,不过与人类相比还是相去甚远。不过人类个体的智能受到时空约束,人类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一生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瞬间,人在短暂的一生学习能力、感知能力、处理能力都受到很大的约束。机器人则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都放入自己的大脑。

科技与就业机会

很多人科技技术发展会带来大量失业,然而事实是虽然新科技造成某些就业机会的消失,但它也会带来大量其他的就业机会。电子商务兴起冲击了实体店铺却也让很多人可以在家做生意,手机几乎让座机消失了却带来了手机整个生态大量的就业机会。新技术在影响本行业的同时也拉动了其它行业的就业,即是所谓的乘数效应。

新技术在摧毁就工作的同时也创造了很多新的就业机会,高科技行业每增加1份工作,相应的其它行业将增加至少四份工作。而且新工作比旧工作的待遇和工作环境都更好。

技能与工作

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很多人工作多年的人会担心自己的专业技能会被机器替代,学生也会担心自己正在学的专业技能在毕业后没有用武之地。实际上我们没有办法预测当前不存在的工作,也不知道应该为不存在的工作提前学习些什么基础知识。

虽然无法预测未来的工作,但有一些经验法则:如果你的工作内容看起来很像机器,那么将被机器所取代。什么内容是像机器的呢?简单来说就是工作大部分内容都由规则支配,那么被机器取代的概率就非常大。比如最常见的就是流水线上的工作,具有非常强的规则性,基本会被机器完全替代。

需要人情味、需要沟通、需要情感的工作就比较不容易被机器取代。比如例行公事不必与病人交流情感的护士岗位将很容易被机器取代,而体恤陪伴病人的护士岗位则难以被机器人取代。

结构化环境

结构化程度越高的环境中的工作越容易被机器取代,因为在结构化环境中有制定好的规则。比如在铁路上跑的高铁,它的运行环境的结构化程度高,所以实际上高铁驾驶员更容易被取代。因为可以按照规则在每个站停车,等人员都上车后开始驶向下一个站。相比于铁路上的高铁,在马路上的汽车则处于复杂的非结构化环境,所以汽车驾驶员则相对更难以被取代。

环境的结构化程度越高,在其中运行的机器就更容易被制造出来。这种情况下真正实现智能的不是机器本身,而是结构化环境,因为它已经制定了规则使机器运行在其中。当自己褪下人类的特质表现得像机械一样时,那么机器将很容易取代你。

更深的生活意义

自动化和智能化不断挑战我们,激发我们的创造性并探索生活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如果机器人能打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那为什么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呢?我们之所以称之为人在于我们努力探索生活更深层的意义,而不是朝九晚五像机器人一样不假思索工作。

作者简介:笔名seaboat,擅长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数学原理、基础算法。书籍:《Tomcat内核设计剖析》、《图解数据结构与算法》、《人工智能原理科普》。

支持作者,购买作者的书!



专注于人工智能、读书与感想、聊聊数学、计算机科学、分布式、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算法与数据结构、Java深度、Tomcat内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