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后,在阿里做前端是怎样一种体验

avatar
阿里巴巴 前端委员会智能化小组 @阿里巴巴

文/飞羽

都说 ~ 在阿里,程序员35岁后如果没有转型就会被 “陆续淘汰”。

而我 ~ 35岁以后作为一线程序员在阿里寻找新的大陆。XD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想分享两件事情:

  • 阿里前端的一些现状
  • 35岁后,在这里办公的一些见闻和心得。

从去年2019年回到天猫团队,一年之间见证了淘系一系列前端组织结构的调整,到2020年初变化还是很大的。
我简单描述一下我观察到的淘系前端。

阿里前端的环境

用一句话描述现状就是:一套完整的、高度分工的前端协同工作体系。
从一个简单的页面研发到发布验收,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前端开发链路闭环:

  • 模块化开发 (将一个页面拆解成几个模块分布开发)。
  • 统一的开发语言 Rax (React-like framework);
  • 一键发布和灰度能力。
  • 实时线上监控和埋点能力。
  • 在线web IDE 平台 (理论上你可以使用 iPad 来写前端代码 :P)

几乎所有前端 “轮子” 在淘系都有成型的中台或者工具承载。
PS: 我说的“轮子”就是你想到的所有可以想到的“前端轮子” ---- 认真脸

我的日常业务:

  • 每年 5 ~ 6次的大促业务支撑 (包括618,双11 等)
  • 日常维护 聚划算,卡券包,优惠券等基础业务。

如何支撑业务

说实话,刚接触业务压力还是挺大的。 淘系的 “搭建体系” 需要不止 coding 能力,需要解决许多复杂的协作关系。为了理解这些协作关系,花了不少时间。

都有哪些协作关系:

  • 模块与搭建系统间的耦合关系
  • 前端页面与App容器间的 bridge 关系
  • 模块与网关接口间的映射关系
  • 页面与监控风控的关系

除了复杂的协作关系,还有需要理解业务的本质,弄清楚每个页面以及模块背后的业务目标,让研发赋能业务。

优势?

唯一优势是 “年龄比较大”。 >///<

没什么好抱怨的,哈。

虽然有比较久的工作经验,但是前端的技术栈每年都在迭代,需要你快速的适应。

  • 需要明确自己有什么?缺什么?
  • 需要了解你的团队有什么?目标是什么?
  • 去利用好的身边每一个可以协助你工作的资源。
  • 结构化业务体系,推动解决痛点。

思考方式转变

在阿里做前端“切忌”单打独斗。团队的力量,能让你获得十倍甚至百倍的战斗力。

由于大部分基础建设都已满足生产,前端岗位做的更多的事情是深挖技术边界,提高生产力。

每个团队都有各自的主攻方向,如:搭建、互动、性能、算法、无障碍等。

我所在的团队主攻 “前端智能化”。致力于利用机器学习创造 “极致生产力” 来解决 “千变的业务需求”。

作为大龄程序员,一开始对“极致生产力”还是有些迷茫的,一度有一种 “臣妾做不到” 的绝望。

在团队间不断沟通对焦之后,开始有明确的目标,以及研发方向。

高手如云

团队真的是可以用 “高手如云” 来形容,你很难想象一个前端团队里有 B站up主,NLP专家,TensorFlow专家,甚至还有乐队吉他手。每个人都在各自领域深挖,同时密切的分享协作。

在这样的团队干活,这个感觉非常好,虽然我知道我可能在拖后腿~ 希望老板不嫌弃我 >,<。

面向未来编程

一直有一种错觉,按照目前前端智能化进化的方向,前端这个岗位在未来的几年内会有一次大洗礼,我在前10年的工作内容将被无限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

也许未来的前端将是另外一种体验,拭目以待。

最后用乔老爷的话作为结尾,结束这篇水文: “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