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可以向用户提供哪些服务?
连通性和资源共享服务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
- 分组交换的首部主要由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组成
- 报文的分组经路由器存储转发
- 各个报文的分组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特点?
1)资源分配方面
- 电路交换:通信双方需预先建立连接从而分配被保障的不被第三方占用的通信资源。
- 报文交换:无需给通信双方预先分配通信资源,动态利用传输带宽。
- 分组交换:在资源分配方面同报文交换。
2)传输对象方面
- 电路交换:因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了连接,且通信双方一直占用该连接,故电路交换适合传输大量数据
- 报文交换:因无需预约带宽资源,故适合对传输突发性的数据,但传输对象(报文)需被全部存储到相邻结点才能被转发。
- 分组交换:由于分组的长度往往比一个报文的长度要小,故分组交换不仅适合传输突发性的数据,而且时延比报文交换更小,灵活性更强。
1-07 Internet 和 internet 有什么区别?
(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互联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
(3)区别:
1-08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有哪些特点?
1)范围特点:
- 广域网WAN:远程
- 域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 局域网LAN: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 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2)按用户
- 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
- 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主要)部分的特点是什么?他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1)边缘部分
-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 用户直接用来通信(传输数据、发送音频)、资源共享
2)主干部分
-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 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连通性和交换)
1-13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 客户-服务器(CS)方式: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
- 对等(P2P) 方式: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比如: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文档。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 速率
- 带宽
- 吞吐量
- 时延(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 时延带宽积
- 往返时间RTT
- 利用率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
,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答:(1)
① 发送时延
由发送时延计算公式得
数据帧长度(b)
发送时延 = ———————————————
发送速率(b/s)
发送时延 = 10^7/(100*10^3) = 100s
② 传播时延
由传播时延计算公式
信道长度(m)
传播时延 = —————————————————————————
电磁波在信道是的传播速率(m/s)
传播时延 = 1000*10^3/(2*10^8) = 0.005s
(2)
由(1)得计算公式,
发送时延 = 10^3/(1*10^9) = 10^-6s = 1µs
传播时延 = 106/(2×10^8)=0.005s
1-22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语义: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说明
1-24 写出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代办...
1-26 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 协议栈:
- 实体(entity):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对等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
- 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实体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单位。
- 服务访问点:
- 客户:服务的请求方。
- 服务器:服务的提供方。
- 客户服务器方式:描述进程之间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