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买卖马上要四年了,看着身边很多一起创业的朋友在高产出的同时又能经常“偷懒”,真是佩服不已。今天跟大家聊聊偷懒怎么偷得心安理得一些。
为什么要“偷懒”
创业者是不可能时刻满血玩命干活的,否则身体扛不住的,也会阻碍公司的发展。
最直观的问题是,阻碍了下属的学习,挤占了下属的成长空间。创业者自己玩命干活,确实很容易有直观高效的兴奋成就,下属30天才能搞定的东西,老板自己撸起袖子3天就搞定了,特别有一骑绝尘的快感。问题也在这里,员工没有了学习的时间。企业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而人的成长需要时间。想要长久发展的企业,就必须建立完善人才培养的制度,把时间让渡给下属学习和成长。
第二个问题是组织会变得更加脆弱。创业者如果频繁半夜加班,甚至常态化,企业会失去抗风险能力,可能一两件突发的小事就能让企业脱轨。
第三个问题是没时间挖掘盲区。创业者也很容易陷入自我感动的低劣勤奋里,忽视了对盲区的学习。
如何有效的偷懒
1.在组织设计层面,学习军队优良传统---组建委员会和常委会,用集体决策替代个人决策。这就是先授权后审计的模式,权力先交出去,做完之后做审计汇报。早期会遇到很多问题,都要一个个克服,尤其要克服的是集体决策的低效问题。
我遇到的问题是管理者缺乏经验,我的解决方案是多与管理者交流,每天十几分钟的交流很有必要。通过考核审计了之后,就可以逐步把更多权力授予这个委员会。在这方面,我又遇到一个问题---如果委员会成立太快,将会导致核心骨干被排挤的问题。
在组织内,类似斗兽场的“宫斗”坑,对创业者而言是很难填上的。除非有极其心思细腻的HRBP,或者专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才能完成修复工作。
2.学习军队优良传统,权责统一,赏罚一体。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调动了大资源去解决一个小问题的来立功的,一定要注意考核性价比。要防范高投入低产出,甚至要对高投入低产出进行问责。
3.容忍试错,建立个人及组织的失败恢复力。17年的挫折让我充分意识到,联合创始人也需要休息。痛定思痛,我决定把公司更多的舞台让出来,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进来。虽然犯错不断,这帮新管理者跌跌撞撞,也把公司从第一代领导班底顺利进行到第二代领导班底。
能干有经验的人才往往都去了大平台,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虽然能招聘到基础素质不错的员工,但是他们往往经验不足,而且见识尚浅,所以最重要的是给予他们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勤于指导但不干涉,要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决策买单。当他们犯了错误,便勤于协助他们进行复盘。
当每个新晋管理者都有时间被不断地训练,美好的事情就发生了:授权越多,员工能力就越强,公司业务就越好,CEO的生活就越轻松。对于基层员工的授权要更大胆,只要不对公司造成致命伤害,做错的时候也不要去干涉,做对了也不要去干涉。
4.在个人层面,偷懒一会儿,个人的工作效率更高。有研究表明,允许思绪漫游的简单外部任务,可能有助于解决创造性问题。我每天都会给自己一段可长可短的摸鱼时间,这不是一种浪费,短暂的无意识思考能够改善决策(引用自,2013年1月的《社会认知和情感神经科学》)。
我们公司有位工程师喜欢玩磁力球,说是解压,我觉得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诱发coding灵感的方式。如果你想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那么你最好做一件完全不同的事,比如打网球,而不是类似的事,如空间几何问题。如果你想学习福尔摩斯破案,你最好拉小提琴学习击剑之类的。这三者的道理是相同的。
如何心安理得地偷懒
1.在决策上,有些懒是偷不得的,偷了就心不安理不得了,尤其是某些分歧决策,一定要深入细节。我曾犯过一个错误,当内部意见不一致时,我没有深入了解情况,便倾向于信任相对资深的员工,后续导致了一些麻烦的问题。遇到这类问题,应该自己去做了解,否则挖下的坑,大得令人头疼。
2.在招募人才上,一定不能做加法的思维,偷懒就是给自己挖坑。创业最难的事情,就是说服一个有能力的人为自己工作,所以大家就偷懒去找一些信任的人,其实这是对执行力的稀释。创业者不能因为说服一个有能力的人来工作很难,就去找比你弱的人。一个团队组队时,要避免找能力比自己弱的人,尽量找能力最强的人,如果实在形势所逼,也要找潜力最强的人。当然,一定要学习刘备这样的历史顶级优秀的CHO,刘备的手下,诸葛亮、张飞、关羽、马超都比他强,这就是做减法的思维。
这里补充一点,因为创业公司在品牌、运营方面很难招到优秀的人,有些人希望通过外部专家来解决,这是活生生偷懒的行为,All in的外部顾问和专家是挖大坑给自己跳。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更没有所谓的专家,我们可以找专家虚心学习沟通,学习他的思维方式,在思维方式上升级,业务一定要自己干。
3.轻重缓急要理顺,否则懒偷不成忙成狗。这个说法的解法是,要分清楚管理上不同指标,一个叫做滞后性指标,一个叫做引领性指标。就拿减肥来说,朋友圈里晒减肥都是过度关注体重,这种人一般都会减肥失败,因为体重是减肥的结果,是滞后性指标,过度关注会造成减肥信心的丧失。正确的方式是关注引领性指标,关注自己的摄入与消耗,这才是正确的姿势。销售业绩也是如此,全年的销售业绩只是一个滞后性的结果指标,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咨询量与转化率这类引领性指标。
4.格外注意搭便车问题。集体行动有个困境---团队的规模越大,偷懒的人越多。除非存在着强制或者其他的手段,当人数越多的时候,每个寻求自我利益的人越不愿意采取行动去追求共同利益,或者团体利益。这里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小评估范围,尽可能建立起一个团队成员个人努力、业绩和收益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也是我在企业内部要积极推广阿米巴模式的原因之。
“阿米巴”(Amoeba)在拉丁语中是单个原生体的意思,属原生动物变形虫科,虫体赤裸而柔软,其身体可以向各个方向伸出伪足,使形体变化不定,故而得名“变形虫”。阿米巴经营是指将组织分成小的集团,通过与市场直接联系的独立核算制进行运营,培养具有管理意识的领导,让全体员工参与经营管理,从而实现“全员参与”的经营方式。
Andy
芦苇科技创始人、CEO
芦苇科技-广州专业软件外包服务公司
提供微信小程序、APP应用研发、UI设计等专业服务,专注于互联网产品咨询、品牌设计、技术研发等领域
点击 阅读原文 访问 www.talkmoney.cn 了解更多
万能说明书 | 早起日记Lite | 凹凸壁纸 | 言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