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篇好文章,出自饭统戴老板的《大江大河40年:改变命运的七次机遇》。刚好我也头疼本周写点什么,饭统戴老板的这篇文章给我开拓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反观过去一年的小文章,我对自己的小作文极不满意,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在表达什么追求什么。我这种心态,恰巧反映了接下来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是对不确定时代的映照。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这理论出自上世纪大经济学家叫富兰克·奈特。这个理论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企业的利润就来自于不确定性,而真正的不确定性,是无法用概率来衡量的。类似的意思,有位大老板也曾经说过,做生意就敢冒险得不要命。最关键的,往往是无法衡量的。如果一件事,你能够知道大赚30%的概率是50%,不赚钱的概率是50%,类似这种能够给出一个概率值的情况,都不叫“不确定性”。真正的不确定性,是你压根无从得知它到底有多少概率可能赚钱,有多少概率会赔钱。
我们不论是九年义务教育还是十二年义务教育,我们整个学生时代都在学习适应一切都由考试大纲给予的“确定性”,然后毫无防备地被抛进一个“不确定性”的现实世界。青年的手足无措,都来自于曾经坚信的确定性崩塌了,以至于一旦遇到确定性的事情,我们拼命抓住像在汪洋大海抓住救生圈一样。
面试招聘时,很多人无法接受现在快速发展企业岗职的不确定性,特别是高速发展阶段的公司,常常无法清晰定义一个职位的职务,这是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造成的。招人时画饼并不是忽悠,而是告诉候选人理解企业可能的发展前景,并且将这种“不确定性”转化成确定,就是候选人亲自做“饼”的过程。“饼”大小的不确定性由每个加入的人的能力、潜力和耐心决定。
但是,我们接受的教育是规避“不确定性”的风险,所以我们常常年纪轻轻就害怕失去一堆东西,这也是年纪轻轻患得患失的来源。也是到最近,我才懂得年少时人们不需要真理,只需要理由,真理通常不像个好理由。
机遇从来都是半成品
机遇就是不确定性,无法捉摸概率,一个机会有多明显,那个机会伴随的问题就会有多顽固。机遇和挑战从来都是孪生兄弟,强买强卖。
茨威格写一本书叫做《断头王后》,写路易十六的王后安托瓦内特的,这安托瓦内特就是莫扎特小时候在奥地利宫廷里,指着要娶的那位公主。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当时她还很年轻,不知命运所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明了价格。这句话是说安托瓦内特的、也是说莫扎特的、也是说之后所有有莫扎特式机遇的人。
《反脆弱》的作者塔勒布在书里说,世界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有好处,也有坏处。好机遇背后都有隐形的代价,甚至是让人不愿拥抱机遇的代价。不确定性事件,由于它以前从未有过,所以用过去的数据判断未来,是没用的。作者举了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有个养鸡人,养了一只火鸡。从火鸡的角度来看,养鸡人每天给它吃的,对它很好,火鸡相信养鸡人是爱它的,而且越接近火鸡被杀了吃掉那一天,火鸡越觉得养鸡人对它的爱越深。火鸡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是因为从之前的情况来看,肯定想不到自己会被杀了吃肉。塔勒布说,不确定带来的伤害,就是脆弱性,这个脆弱性,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能一下子把你以前累计的收益都毁掉。反过来,不确定带来的好处,就是反脆弱性,也是巨大的。
某种意义上,我们人类和这只火鸡差不多,如果缺乏反脆弱的组织结构,仅仅想依靠数据和统计,来抵御未来的风险是不可能的,因为下一个危机在我们的经验里不存在,所以也就无法被预测。
机遇还有一个烦人的问题,就是在成功的标准里,没人是安全的,没人能够保持“成功的身份”,有谁能准确抓住每一次机遇吗?
机会要么很微小让你不敢做,要么太好,让你不敢信。这大江大河四十年中出现了七次利好的大趋势,只要你不跟大趋势作对,当你与大趋势同步时,即使运气不好,它的影响也会被降低;运气好,就会被放大。反之,假如你所在的整个趋势是错误的,那么坏运气会更坏,好运气也是杯水车薪。
机遇最需要搭配的,是你接受了这个半成品的代价,拥抱不确定性以及完善这个机遇。
拥抱不确定性
在充满着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伯凡说过:
第一,把不确定性当成是一种气候和空气,别跟气候和空气较劲。
第二,要有一种拥抱的心态,活着的意义也许恰恰在于某种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真的消失的时候,有一个灾难就等着你,那就是抑郁。
事实上我们所追求的很多体验包含着不确定性的内容,甚至可以推而广之,我们的人生之所以值得过,就是因为他充满着不确定性。
在这样所有人缺乏安全感的时代,“拼命”可能是通胀最严重的词汇之一,也可能是“命”通货膨胀了,但归根结底是人们不得不在生活和工作中太过于频繁需要面对很多不确定性。
拥抱不确定性是一种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思路,采取“积小胜为大胜”,柿子捡软的捏,行动要从容易赢的地方开始。同时,还要向错误学习,失败可以是好的失败,好的失败能扩大对关键未知之处的认知。好领导知道在动机和制度设计上帮助人们克服“避免出错和躲避灾难的”本能弱点。
在这个时代的职场上,很多顶级leader都鼓励员工,在有限的游戏里与边界进行搏斗,积极参与不属于你岗位的事情,不要在乎别人给你的边界定义,通过不断做事情,提出新的想法,尝试新的事情来重新定义自己在公司的位置,提高学习能力、发展潜力和耐力。
我目前所知的,只是心态上和策略上如何拥抱不确定性,把不确定性当朋友,但缺乏详细方法,因为我们往往不知道,拥抱不确定性能力来自哪里。
拥抱不确定性能力的来源
依据奈特教授的理论,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是利润的来源,也是对企业家的报酬,这种能力应该就是“企业家精神”的一部分。如果真如奈特教授所说,说明拥抱不确定性的能力,确实是个稀缺能力,而且因人而异,甚至有可能是由先天基因决定的。
PS:一个经典实验
假定你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桌上放着500块钱,然后给你两个选项:
你扔一次硬币,如果扔出来是正面,你就把500块钱拿走,但如果扔出来的是反面,你一分钱都拿不到;
你不用扔硬币,直接拿走250块钱。
你会选哪个选项?
过去,在经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支配人类认知研究的时候,学者们只能靠做实验来观测人的行为,经过大量实验后发现有八成的人会选择放弃扔硬币,安全地当个“二百五十块”,因为不用冒风险嘛,但还有两成人会选择扔硬币搏一下。
经典心理学是个概率科学,只要在概率上多数人的选择呈现出某种规律,心理学上就接受这个规律。但是基因科学和脑科学的研究进展改变了经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者有机会用更现代的方法研究那些喜欢搏一下的人,结果就发现,喜欢搏一下很可能跟他的基因有关,当然,也还会存在其他影响因素。
于是学者们就明确地提出:选择当“250块”的人和“非250块”的人其实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选择250块的是常人,常人不容易产生冲动,常人想事情的方式就是用稳稳当当的250块钱收入作为基准,然后再思考用50%的风险去换另外250块钱值不值。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不值,但是有冲动基因的人就不这么看,他内心有着抑制不住的冲动,去追求潜在的500块钱,更何况50%在他看来已经是很大的机会。
Andy
芦苇科技创始人、CEO
芦苇科技-广州专业软件外包服务公司
提供微信小程序、APP应用研发、UI设计等专业服务,专注于互联网产品咨询、品牌设计、技术研发等领域
点击 阅读原文 访问 www.talkmoney.cn 了解更多
万能说明书 | 早起日记Lite | 凹凸壁纸 | 言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