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程控制
假如把程序比做人生,那我们的人生不仅是一条大道走到底,有时候也会面临一些选择,就比如我们来到分岔口。当遇到分岔口时,你得自我判断和选择哪条岔路是你要走的路,如果我们想让脚本也能处理这样的判断,它也应该具有这样的能力,实现的方式也很简单,只需要在程序里预设一些条件判断语句,满足哪个条件就走哪条岔路,这个过程就叫流程控制。
几乎在每个编程语言中,都会有if...else...,可分为单分支,双分支,多分支。
二、单分支(单个if构成的语句)
if num < 3:
print('满足num小于3')
# if 条件:
# 满足条件后要执行的代码
三、双分支(一对if-else构成的语句)
if num < 3:
print('满足num小于3')
else:
print('不满足num小于3')
# if 条件:
# 满足条件后要执行的代码
# else:
# 不满足if后面条件后执行的代码
四、多分支(if-多个elif-else构成的语句)
if num < 3:
print('满足num小于3')
elif num < 2.5:
print('在不满足num小于3的前提下,满足num小于2.5')
elif num < 2:
print('在不满足num<3和num<2.5的前提下,满足num小于2')
else:
print('num<3、num<2.5、num<2这三个条件都不满足')
# if 条件1:
# 满足条件1时要执行的代码
#elif 条件2:
# 满足条件2时要执行的代码
# elif 条件3:
# 满足条件3时要执行的代码
# ......
# else:
# 以上条件都不满足时执行的代码
# 注:如果满足其中多个条件,只会匹配从上往下满足的第一个条件,并执行里面的代码,然后直接退出当前这整个流程控制语句,不再继续判断里面的条件。
Python代码小知识——缩进
你会发现,上面的代码中,每个条件的下一行都缩进了4个空格,这是Python语言的一大特色,强制缩进,才能执行,目的是为了让程序知道,每段代码依赖哪个条件,如果不通过缩进来区分,程序不知道当你的条件成立之后,该去执行哪些代码。这就使得Python程序员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也使得程序员对自己的代码结构更加清晰。
Python是一门非常简洁的语言,发明者龟叔应该是觉得用{}太丑了,所以索性直接不用了,直接用缩进来区分代码块,即强制缩进。
在其它编程语言里,大多数是通过{}来区分代码块的,比如C,C++,Java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缩进的作用就只是让代码变得整洁了。
Python的缩进有以下几个原则:
- 顶级代码必须顶行写,即如果一行代码本身不依赖于任何条件,那它必须不能进行任何缩进。
- 同一级别的代码,缩进必须一致。
- 官方建议缩进用4个空格,当然你也可以用2个(但这样显得不够专业[笑])。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评论转发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