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小白的思考

初次担任技术TeamLeader,诚惶诚恐。中层偏下的小管理者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没有更多的能够决定团队组成、利益分配、晋升去留的权利,自然就会收到团队成员对其权威的不认可甚至冲击。所以这个时候更加看中这个人的“个人魅力”,是不是能够解决团队内成员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否对其他人提供帮助(利他)......如何建立起一定的个人影响力是自己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 生活还是要和工作区分开的,不是所有的同事都想和你建立起除了“同事”以外的关系
初创小团队的公司,可能彼此关系比较好,混淆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在稍微大一点的团队,要接受“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的事实,有的同事永远不可能和你做朋友。
- 尊重每个人个性化的存在
每个人经历的事情、所处的环境、见到的人碰到的事决定了这个人的性格态度,不了解事情的根源前不要站到道 德的制高点去评判这个人和他的态度。
- 尊重每个人职业发展的路线
程序员普遍的“沉迷”自己的技术中,职业规划也更多的是学习和精进技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考虑“业务-产品-技术”的整条链路,虽然这可能是一个正确的路径,背后涉及到是做事情的WHAT-WHY-HOW-DO的思维模式,但是团队leader可以适当引导,但不可强求。每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毕竟“即使你懂了所有的道理,仍过不好这一生”。
- 鼓励团队成员把蛋糕做大
完成本职工作内的事情只可以得一个及格分,多做的事情才是你的加分项,多做事情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让老板知道多做事情的人是你。
自己有了想法并付诸行动做了一个蛋糕的时候,可能这个小蛋糕不足以被更多的人认可,考虑将蛋糕做大,不要担忧蛋糕大了被别人抢走。做蛋糕的结果是老板公司受益,但是做蛋糕的过程(技艺掌握、做事方法)受益的是你。
- 时刻考虑建议核心竞争力
目前软件工程的工程化逐渐在削弱一个工程师的“不可替代性”,现在每个人都变得可替代了。我们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可以被替代的人群中成为替代成本最高的人”。深入的了解公司的业务和产品,能够从技术的角度提供见解并适当的推动产品的发展,这样的技术人员在团队内就会成为公司”替代成本较高的人“。当然,对技术人来讲,分一部分精力和时间到产品和业务上,对于技术的投入就会响应减少,这是每个人面临的职业发展“十字路口”。
- 技术和业务产品的选择思考
技术本身具有很强的跨专业、跨领域性:可能之前是在金融行业码代码,后跳槽到一家二手车拍卖写代码,简单了解了产品需求后也是能够胜任的,一个优势就是这个行业发展不好的时候可以及时脱身到新型风口行业;联想到建筑学就是“搬砖工”,我在农村可以盖小平房,也可以到北京盖“中国尊”,当然我们讲的是基础的编码工作,其中两者涉及到的底层设计和技术架构是有天壤之别的。
产品和业务在一个行业是有积累型的,对当前用户群体属性、用户增长、行内术语和潜规则有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虽然也可以抛弃原有的专业,但也意味着抛弃原有的一些行业积累。
技术本质是服务于业务的,虽然很多技术人表示不屑。任何宣称“技术驱动”的公司如果不能让技术服务于可变现的产品,基本都会死掉。资本家不是慈善家,公司也不是大学实验室,任何顶级的技术最终还是要有可盈利的产品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