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代码中的“坏味道”

703 阅读4分钟

“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代码也是如此。”

在我们的项目中,也许在刚开始开发的时候,大家都会遵从一些规范来实施,但是当业务进度催的紧,或者人员变动,随着时间的迁移,项目不断的迭代以后,这时的代码可能就会出现一些“坏味道”了。

“坏味道”代码的出现可能不会影响我们的业务逻辑,大家自然也就比较容易忽视掉了,但是这如同是给我们代码埋下的定时炸弹,当爆炸的那天,需要我们背锅处理的时候,就会后悔当初为何不去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有哪些“坏味道”代码可以提前处理的吧。

1、多此一举型代码。

if(a > b){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也许一些经验不那么老道的开发会觉得这段代码没问题呀,可以跑得通,确实,在逻辑上是没问题的,但是有更简洁明了的写法为何不用?if() 里面的条件是boolean ,然后我们的返回值也是boolean,所以可以改写成

return a > b;

2、瞎命名型代码。

int a;
String wzbt; // 文章标题
String fastdi; //fast di 快递  。。中西结合...

以上只是不规范命名的实例的冰山一角,良好的命名除了见名知意以外,还可以在长时间以后回来阅读代码时,更快的回忆起业务逻辑,不至于在各种无解的命名中乱了手脚,为了一时的方便而随意命名是非常不值得的。

3、if完一定要加else型代码

if(condition){
   //dosm
}else{
   return ;
}
if(condition){
   //dosm
}else{
   throw new Exception();
}
while(xx){
    if(condition){
            //dosm
    }else{
            continue;    
    }
}

很多情况下,我们通过一些语句的前置类减少不必要的else,让代码看起来更简练清晰。

if(!condition){
   return ;
}
//dosm
if(!condition){
   throw new Exception();
}
//dosm

4、复制粘贴型

举个例子,项目中A模块引入B模块的优惠券业务,此时C模块也要引入B模块的优惠券业务,由于此时的优惠券业务可能是B模块中的几行代码,很多人就为了贪图方便,直接复制这几行代码直接放到C模块了。so easy,代码完美运行。

看起来似乎又没什么毛病,此时程序员的天敌产品经理过来了,他说在要在优惠券逻辑前面加点限制条件,ok,那么此时就要改动A模块跟B模块2份代码,而且要保持一致性,这个需求就完成了。过了一个版本,D模块也要引用优惠券业务,此时你又愉快的复制过去,然后可爱的产品经理又过来跟你说,这个版本我们要砍掉前面的限制条件...这时候你就要同步三段代码...跟产品经理的一场大战估计在所难免了。

所以从上面的案例中,如果我们一开始不偷懒把公共逻辑抽取出来,在各个模块引用的话,不论怎么修改,我们只要维护一份逻辑就可以,不至于手忙脚乱。

5、又长又臭型代码

此类坏味道代码一般出现在“有历史“的代码中,经过不同开发人员的迭代,一个方法可能会出现几千行的情况,即使有注释,也会让人看得痛不欲生,这时候刚接手修改的人必然会说一句“WTF”了。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写代码的过程中养成提炼的习惯,一般来说,当某块业务逻辑需要注释来说明的时候,一般都可以提炼成方法来调用,通过这种方式会使得阅读代码的时候逻辑更加清晰。

还有一种又长又臭情况是出现在方法的参数中,不断的迭代过程也会导致参数的增加或者修改,甚至有看过朋友公司的代码出现一个方法10多个参数的情况。一般来说,当参数超过5个的时候就要考虑封装到对象当中了。

6、无病呻吟型

//输出info日志
logger.info("xxx");
//定义num变量
int num  = 0;
...

上面举例的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注释,当代码中充斥着这些玩意的时候会让人觉得很臃肿,当你做到上面五点的时候,代码已经不需要太多注释了(滑稽),所以我们的注释要注释到痛点,具体可参考《阿里java开发规范手册》

细节决定成败,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注意的细节,大家有什么心得可以留言交流一下~

最后推荐一下 <重构 改善代码的既有设计>这本书,比较详细的介绍有那些坏味道需要重构的地方。

喜欢的话,劳烦关注一下微信公众号《深夜里的程序猿》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