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it —— 首档中文区块链技术播客开播啦!

728 阅读30分钟

早在今年 6 月,我跟谢晗剑在一起录制一期 Teahour 的播客节目的时候,就预告了我们将推出「第一个聊区块链技术的中文播客」,这档中文播客就是 forkit.fm……


之所以要做这档区块链技术播客,真正的原因是我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区块链这个行业还处于发展早期,对于技术初学者,以及还在区块链圈外的技术从业者来说非常的不友好。长期以来都缺乏一档积极宣传,传播正能量和技术认知的区块链技术播客。


而我们又有丰富的播客制作经验,以及本身作为行业多年经验的从业者,我们希望把我们对行业技术的理解、积累、方向、趋势,统统分享出来。


从「第一个聊区块链技术的中文播客」开始,我们希望号召更多的小伙伴加入我们,跟我们一起探讨学习区块链的过程和经验分享,以及希望能催生跟多各种个样的播客丰富这个生态。


对我们来说,从「第一个」到「最好」,一定是一条不会有尽头,但是会在路上美好的风景和过程中满满收获的路,希望大家督促我们,帮助我们坚持做下去。


在第一期节目中,我们聊了为什么要做这个节目,以及几位主播从业者是如何入坑的,话题特别有趣,希望您能喜欢。


最后,附上 Meta Episode 的地址 http://forkit.fm/0(点击阅读原文可直达链接),以及语音文稿整理,Enjoy ~


欢迎大家收听我们全新的一档播客节目—— Forkit。这是我们的第一期,也是我们的Meta Episode在这一期我们的话题是:这是一个什么节目?哪一批人在做这个节目?以及为什么我们要取这么牛逼的名字?

首先 Forkit 是一档专门针对区块链的中文播客节目,据我们所知,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其他专门的中文播客节目。

接下来,我们让今天到场主播分别给大家打个招呼吧。


主播首秀


Daniel:大家好,我是 Daniel ,非常开心能够作为主播之一参与到 Forkit 节目的录制中。未来希望能够给大家录制更多有趣的节目,谢谢大家。

Kevin:大家好,我是 Kevin,很高兴能有机会做一档新的播客节目 Forkit。Forkit 这个名字取的非常好,我非常期待这档节目。

Terry:大家好,我叫 Terry,今天我们有一个约定,我们不会去宣传自己的项目,所以呢,我是某公链项目的发起人 Terry(爽朗的笑声……),我也是一名程序员,写了近十年的代码,虽然最近一年写的少了一些。我觉得让一线区块链从业者,给大家分享他们的经验是很有借鉴价值的,所以 Forkit 会找到业内最牛的一波区块链从业者为大家分享经验。给大家分享代码、技术、以及关于区块链的一切,这是我们的宗旨。


「Forkit」名字由来


Terry:Daniel 你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是什么感觉?

Daniel:我是在我们另一档节目 Podcast 中第一次听到 Forkit ,当时我想到一个服装品牌 Fcuk。那个时候,我和 Jan 在录一期节目,就提到我们要发起一个新的 Podcast 叫做 Forkit。然后,每次当 Jan 在发 Forkit 的时候,面部表情都会抽搐一下,露出非常诡异的笑容。

Kevin:我觉得你的发音很魔性,能够发音到中间的位置。我觉得 Forkit 这个名字挺好的,很有区块链精神。

Terry:Kevin、Daniel 和我是 Forkit 的三个创始人,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创始人叫做 Jan,他由于还在封闭开发,没有来得及参加我们的 Meta Episode,但是会作为我们的主持人之一,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节目中。

其实最早是我和 Jan 去做这个节目,当时就在想我们是开发者出身,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词来匹配我们偏技术范畴的区块链精神。所以找了很久,发现 Fork 是个很好的词,他在两边都有含义。在区块链中 Fork 表示分叉,我和 Jan 对分叉有个共识:我们觉得分叉是一件好事,分叉是区块链的特性,也是区块链竞争的体现。


所以我们觉得 Fork 是区块链很有意思的精髓;在代码方面,大家都用 GitHub ,在上面我也可以去 Fork 你的代码,不论是出于竞争还是回馈你项目的目的。


选了 Fork 这个词之后,你就很容易想到后面一个词,不是 it 就是 me。Forkit or Forkme(爽朗的笑声)……Forkme 呢就太容易搞错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GitHub 上有个 Tshirt 叫做 Forkyou,我们不想和它太接近,所以选了 Forkit。我们想强调的精神就是如果你觉得哪里不好,你就去 Fork,去竞争,去做你认为对的事情。

Daniel:Terry ,在讲到 Fork 时,你觉得 Fork 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精神。但是我觉得,对于很多刚刚接触区块链的人,他们知道硬分叉是一条链分成两条链,但很多时候,产生分歧,才会分叉。在传统认知中产生分歧,总会被认为是不好的,大家总是希望社区能达成共识,然后再无争议的 Hard Fork 产生一个升级。所以我们把 Forkit 定义成好的或者是 feature,有点反主流认知,Terry 可以展开讲讲为什么分叉是一件好事。

Terry:关于硬分叉,如果大家达成共识,朝一个方向走当然是好事。如果社区不能达成一致,你有新的想法想要加入到这个项目中,那么这个社区或者是项目的拥有者就有可能不会同意,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分叉。

但是在物理世界里,我们可能就没有办法做到「分叉」。比如,美国选举总统就必须强行达成一致,比如,必须选 Trump。

如果我有不同的意见怎么办?在区块链上,我可以选择不妥协,当我没有办法和社区达成一致时,我可以 Fork 一条链,把它打造成你想要的世界,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好事。

在正常情况下,也存在很多分叉,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我会选择最长链,这其实也叫分叉。所以如果局限在 Hard Fork,不能调和的 Fork 里面,我不觉得它是一件坏事。当然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Kevin 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Kevin:Fork 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中心化系统里,你不可能说所有人在同一个时间点,对一件事达成共识,消息传播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在网络里面,不同时间的参与者对网络里同一个事件的看法可能是不一致的。这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有分歧之后能否达成共识?

很多共识算法认为,在经济激励之下,是可以达成共识的。如果在协议内不能达成共识,这反而能体现区块链去中心化治理的精神:一个人或者一组人,对某个协议没有完全的统治权。如果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完全可以拉出另外一条链,如果我能找到自己的社区,找到支持我的人,那么我的这条链可以是一条独立的链。

比特币曾经经历过一个开发基本停滞的阶段,大家在争论过后,采取硬分叉的方式,让两边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推进自己的链,让市场来决定哪一条链更有价值,我觉得这种方式挺好的。

关于主播


Terry:接下来说说我们的主播,有人问,我们的四位主播,除了 Jan, 都是做 Podcast 的菜鸟吗?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Daniel:我们做 Podcast 已经好多年了!

Terry:我和 Daniel、Kevin 之前也做了一档 Podcast 叫做 Teahour。我相信有很多听众就是从 Teahour 过来的。我想说我们并不是做 Podcast 的菜鸟。我们突然脑子一热就想做节目,但并不是没有经验的。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 Teahour:它是一档针对程序员的技术类节目,但不局限于区块链。里面有几期关于区块链的节目,未来我们会连载到 Forkit 上。


关于 Forkit


Terry:Forkit 会专注于区块链中所以,如果你对区块链或者区块链技术感兴趣,那么你一定要订阅这档节目。如果你对炒币比较感兴趣呢,我觉得也可以听一听,毕竟我们也是买币的人,偶尔也会说一说价格,但是这绝对不是我们的重点。如果你要研究一下基本面,那听一下我们这档节目是最好的,因为我们是从技术角度出发来谈论基本面。

从形式上讲,我们节目的主要形式是扯淡(爽朗的笑声)。但是我们在区块链行业一线工作,我们的扯淡呢,肯定还是有一些价值的。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形式,比如说采访,我们还是会请到一线的大牛,你会知道在行业中一线的牛人是如何工作的,是怎么看待区块链行业的,这会是一个非常干的形式。我们还会结合新闻做一些评论,比如某某链要分叉了,某某项目要上线了等等。


主播们是如何入行区块链的


Terry:接下来,得好好说一说主播了,我们以前都是一线写代码、做技术的,是怎么到区块链行业来的?


Daniel: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 Teahour 的主播 Daniel ,在 Teahour 录制了很多节目。现在呢,我是某区块链的 COO,负责一些 Marketing 和 Operation 的工作。

我进入区块链行业已经有 4 年时间,可以算的上是行业老兵了。按照传统算法(币圈一日,人间一年),已经一千多年了(Terry:千年老妖)。

特别巧,我加入区块链行业也是因为 Teahour。在 2013 年年底时,我需要采访一个嘉宾,但是我约了一个月仍然没有约到,不停的放我鸽子。当时我就在 RubyChina 上找了一个好朋友,让他来顶替做我的采访嘉宾,这个人就是当时云币交易所的 CEO 邱亮。

在采访当天,我们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说了一些 General 的问题,聊了数字货币、交易所、区块链的话题。但是,后来那期播出的 Teahour 内容是我们聊天内容的 1/3,而且,只有这 1/3 是不敏感的内容。也就是说,邱亮当时给我讲了超过正常一期时长 3 倍的内容。而且这里面一大块内容是很敏感的,我必须把这些内容剪掉。


但是,他给我讲了这么多内容瞬间让我看到了认知差距:圈外和圈内做数字货币、交易所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和认知差距是极大的。

我觉得在任何行业的早期,尤其是区块链行业的早期,你想进入这个行业做点事情,是需要师傅、引路人的。而这个师傅、引路人则能够从圈内的视角,帮你在早期快速地提升对这个行业的理解。而这种认知是你站在圈外,通过各种公共的消息所看不到或者认知不到的。

当时邱亮就帮我做到了这个效果,他突然让我意识到从圈外看数字货币、区块链和从圈内看的一种巨大落差。就是我们之间存在这种巨大落差引起了我巨大兴趣,所以在 2014 年年初,我找到邱亮,答应他的邀约,加入云币,正式进入了区块链行业。


之后,我做了交易所,做了一个网站保全网,一个钱包 imToken、以太坊爱好者社区、星火矿池、智能合约平台,现在我在做某公链项目的联合创始人。

Terry:怎么我听说你什么都做了,集齐七颗龙珠召唤神龙。

Daniel:你能不能说出一个我没做过的? 假如说你问我有没有挖矿,因为做矿池不算挖矿,不过挖矿我还真做过,我家里曾经有矿机,自己在家里挖的那种。

Kevin:我也用台式机挖过矿,在很早很早以前,CPU 挖矿还能赚钱的时候。

Terry:现在有个小变动,刚刚我们 Forkit 的另一位创始人 + 主播进入了我们的节目。他刚刚开完会,也就是 Jan。他是某公链的创始人 + 架构师,来 Jan 给大家打个招呼。(我们 Meta 终于把四位主播集齐了,可以召唤神龙了)

Jan:Hello,大家好,我是 Jan,我本来加进来只是为了旁听。(一阵大笑)

Terry:Jan 现在可能有些迷茫啊,为什么是某公链。因为我们打算第一期节目都不宣传自己的项目,所以用「某」代替了。我们现在在谈论大家是如何进入这个行业的,接下来,Kevin 来谈谈是怎么入行的?

Kevin:我的故事和很多技术人员是类似的。第一次在一些程序员社区听说比特币,是在 2012 年。当时,我觉得比特币很有意思但是没有深入的去了解。后来,又在社区里看到相关的讨论二三次后,就想,这么多人对比特币感兴趣,那么就去了解一下,看下白皮书吧。

看完白皮书之后,我是非常非常震撼的。其实在比特币之前,我对经济就非常感兴趣,而且有一定的基础,比如对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也有很多的涉猎。所以当看完比特币白皮书之后,我就觉得这东西特别强。

因为那个时候在创业,所以也没有能够全力去做区块链。那个时候买币也非常不方便,基本上是要把钱打入到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里面,所以我就非常犹豫,也没有怎么买。Anyway ,我基本上是处于一个粉丝、爱好者、学习者的状态。

后来,中间还有其他的故事,真正所谓入行是去年年底。Jan 他们说要做某公链,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且这些人大部分我都认识,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团队,所以我就正式入行区块链了。

Terry:OK,那好,虽然我知道,但是我也假装自己不知道来问你一个问题:投身区块链行业之前,你在做什么事情?

Kevin:之前我们在做一个网上的技术培训学校,这个培训更多的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工作 5 - 10 年、想转行做程序员的用户。这个学校是面向全世界的,现在也还在运营。只不过我从日常的运维中抽离出来,去找到一些更合适的人来做事情,而我可以抽出时间来做一些其他事情。

Terry:那也是下了非常大的决心。据我所知这个项目运行的非常好,下了这么大的决心,看来是非常看好区块链的未来了?

Kevin:对,区块链这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两个方向的交集。我自己是开发者,对经济学和社会学也有关注和研究,所以技术第一次延伸到这两个领域里面,确实让我觉得区块链是一个能改变世界的东西。所以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用比较好的方式去做这件事,现在有这个机会我也很开心。

Terry:那么,现在来说说我是怎么进入区块链行业的。我听说比特币的时候非常早,大概 7、8 年前,那时我们还在一家咨询公司做同事,当时内部有个关于比特币的分享,听完我就觉得很好玩。后来有机会更深入的去研究比特币时,就觉得它很牛逼,但是并没有想过要去从事这个行业。

那个时候,从事这个行业,也就只能挖矿,或者买一点币。这样一直持续到区块链这个概念,从比特币里提取出来,运用在其他的项目里之后,比如说 Ethereum、Bitshare,让你觉得这个技术在做 Currency 之外,还有其他的方向发展。

这让我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想着能不能用这个技术做一些事。后来有一个机遇,我的好基友 Jan 拉我去一个交易所。做交易所其实和区块链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但是当你进入这个环境之后,就会去研究里面的技术、实现和可能性。在交易所之后,我才真正投身到区块链,去做一些事。

在整个过程中,我也是有很多疑惑,我发现区块链和做 Startup 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比如你做 Startup,你会去学 Startup 的方法学。通常,做一个产品时,你得先找到一个痛点。你要确定你解决了一个问题,一个存在的问题,这样,你才会从一个存在的角度出发。

但是我发现做区块链,会出现一个现象,大家手上都有一个锤子,但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而当时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创业错误的做法。我一直被区块链能用来做什么困扰着,这和我们以前创业的流程是不一样的。

后来我想清楚了一个事,互联网在最早的时候也是有一个锤子,但不知道钉子在哪里。一个革命性、颠覆性的东西,它要去改变,并不是从 fix 某一个痛点开始的。而是你有了一个更好的 Archiecture ,一个更好的未来世界的基础,你要慢慢去铺它的时候,并不是用 Startup 那种方法来做的。

在我想清楚了这些事情之后,我才打消了这个顾虑,才真正的 500% 投入到区块链的技术热潮当中,我也是某公链的创始人。

Jan:对于你刚才说的困惑我可以补充两句。其实,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区块链是一个答案,但是我们还是不知道它是什么问题的答案。就像你说的,很多革命性的东西一开始都是这样。

我的经历和各位有所重叠,很多地方都讲过,做过很多很多和区块链有关的项目。和 Daniel、Terry 有所区别的是,在做某公链项目之前,我还做了一个许可链的项目。那个项目我们做了很久,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到今天自己想做一个公有链,也是为了想把自己以前积累的经验,形成的不一样的想法实现出来。


为什么要做联盟链和许可链


Terry:到现在为止,Jan 你同时做过公链(参与过以太坊的开发),也做过联盟链的事。但不管开发者也好,投资人也好,现在人们一提到联盟链就会觉得不太性感,是没有出路的。当时你在做了公链的基础上,为什么还会要去做联盟链,而不是继续在公链上发展?

Jan:从当时的环境来说,做联盟链有两个原因。

当时是 2016 年年初,联盟链刚刚出现,它将传统的 BFT 共识引入区块链,形成一个新的设计。这在当时是很新的,非常吸引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可能性。

我看很多事情都是从技术角度出发,并不会看重收益。我会觉得它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想法。当时,应该是 Eris Industry 最早把 BFT 的共识引入到区块链中(改造了以太坊)。R3 形成了这个联盟,想要在金融行业里面去做同样的事情。所以你看到就会很兴奋,他们的很多想法在当时看起来是成立的,现在看依然是成立的。

我记得那时是 2016 年年初,我们 Ethfans 做了很多次 Meetup ,当时我就讲了为什么我们需要 Permissioned Blockchain

简单来说,在比特币的区块链上我们实现了不记名资产,但是在很多金融场景里面我们会需要很多记名资产。我们需要知道资产是登记给谁的、身份是明确的、可追溯的,而不是一个完全匿名的环境。区块链如果要真正做到商业落地,我觉得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因为,你很难想象,所有的商业活动发生在一个匿名环境里面。


即使在今天,我们在公有链上也正在尝试创造一个身份系统,不管这个身份系统是对接线下的身份系统,还是在数字世界重构一个身份系统,但是所有人都认识到了现有公有链都缺一个身份系统设计。

所以,把身份融入区块链,我们整个系统架构可以发生变化,可以做一些新的东西,这个想法就是的许可链,在当时是很吸引人的。所以肯定会想要去研究一下,这是一个理由。

另外一个理由是,当你看到这个新的东西时,不管它有没有潜力,肯定会很想了解它,尝试去做它。当时我认为许可链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一个新领域。

只不过当时是 2016 年,考虑到那个大环境,很多公有链项目并没有腾飞,到了 2017 年,又有一大波公有链浪潮把许可链给盖过去了。后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比如说,许可链或者联盟链它没有通证 (Token),就不是区块链。

但是我认为这里面有很多误解,因为从设计上来说,并没有规定联盟链不能有通证,只是你现在看到的联盟链里面没有通证,所以这些都不是联盟链或者许可链的本质属性。那么,从今天的角度看,许可链和联盟链都是非常有潜力的,在未来应该是会有一席之地的。

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第一,刚才说到,在很多场景会需要有身份,许可链是一个自然的,有身份的区块链系统;

第二,许可链和联盟链,它的共识范围更小,适合更多的场景。公有链的范围是全球的,比特币的共识范围是全世界所有矿工,以太坊也是。 但是,真的所有事情都需要全球范围的共识吗?这个是不一定的。

所以,在未来我觉得共识是会分层级的,最下面最基础、最昂贵、最慢的,是全世界范围的共识。但是我们一层一层往上看的话,共识范围会越来越小,那么上面共识范围更小的地方,是不是要用区块链或者用什么区块链都是我们可以探讨的地方。

所以基于这两点,我觉得未来许可链还有很大的潜力和探索空间。前一段时间,我还写过一篇文章《未来是公有链还是联盟链会成功?》来讨论这个问题。


Terry:那么,有没有币并不是联盟链的本质区别和属性。最主要的区别,是共识的范围不一样呢,还是共识的准入机制不一样?那么,本质的区别在哪里?

Jan:我觉得最主要的区别是共识的范围。

Terry:有意思,所以联盟链也是可以有币的。

Jan:对的,联盟链可以有币。并不是说技术做不到,只是现在没有。当然,并不是因为联盟链有币才会有价值,有币也可以没有价值;也不是没有 Token 的联盟链就没有价值,这些都是不成立的。我觉得在区块链发展早期阶段,没有必要限制自己的想象力。


对中美区块链氛围差异的看法


Terry:之前我们几个主播在全球跑了一圈,我知道 Jan 和 Kevin 刚刚从德国回来,当然也常去美国。Daniel 和我也会去美国社区交流,我想听听你们对中美区块链氛围差异的看法。


Daniel:我觉得差异性远大于相似性。这和我们国内大环境有关,我们现在用的东西、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有很多都是来自欧洲、 北美这些发展比较先进的地区,由他们先形成了文章、话题讨论之后才会被传播到国内。

当我们第一次到硅谷、湾区,和那些区块链从业者交流,我发现他们关注的东西已经远远超前于国内流行的东西。国内的主流社区是在跟随西方沉淀下来的东西,而北美、欧洲则是在引领行业的发展。所以,我觉得整个中美两边的区块链氛围是完全不同,整个差异非常大。

Terry:这样看来,国内的滞后性非常强。

Kevin:我觉得国外的社区,开发者特别活跃。 因为我自己是开发者,我的很多朋友,包括创业过程中认识的创业者,很多都在从事区块链方面的创业开发。不管是从开源代码层面上、工程层面上、还是创业层面上,非常多的人已经在用这个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

有一次,我们去硅谷参加 Meetup ,在交流时,都是在讨论技术上的问题。或者他们有一套想法、产品,想要听听我们的意见,这种感觉确实是非常好的。反而那些关于投资的、关注币价的活动,在我的身边是非常非常少见的。

Jan:我觉得开发者社区的区别,不仅仅是区块链行业开发者社区的差别,而是中国和美国,或者说是和国外开发者社区的差别。

无论是哪个行业的开发者社区,国外的开发者社区会更开放,更加容易达成合作。因为我们自己是工程师,是 GitHub 长期用户,写过一些开源项目。我们经常会观察 GitHub 上其他开源项目,很明显的一个现象是,中国的开源项目很少,国外的开源项目会更多。当然我们近年来确实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开源项目,但相对来说,还是比国外的少很多。

其实开源是很自然能形成合作、形成互动的事情,也许是因为我们开源项目少,所以开放性的合作更加难以形成。开放性的合作是指,我和你根本都不认识,你在一个城市,我在另外一个城市,你在一个公司,我在另外一个公司,但是我们通过 GitHub 就能形成了一种合作:你来创建项目,我来修改文档等等。这种合作,我觉得国内的社区相对比较少。

开源是很重要的一个事情,尤其是在区块链领域。在传统项目里,不开源也许是挺正常的,但是在区块链项目里,不开源根本说不过去。

区块链本身就是创造信任的软件,不开源的话,是没办法创造信任的。最著名的例子是 Kenneth Thompson[1]他在接受图灵奖时,介绍了他在实验室里是如何 Hack 一个 Compiler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搜索一下「 The Ken Thompson Hack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因为没有开源代码,而导致无法产生信任的例子。他演讲的标题就叫做「Reflections on Trusting rust[2]」,一个关于信任的演讲[3]。

说到这里忍不住要吐槽一下, 中国有很多闭源的区块链项目,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闭源的区块链项目,但是我知道中国有(因为我在中国嘛),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事。

在美国投资机构及社区也会有开放性合作。我非常喜欢很多国外的 VC Crypto Fund 创始人,他们会在自己博客上写投资理论,对各个项目的分析。不管他们的背景是做投资的还是做技术的,他们都会分享自己的观点。

我们经常能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感谢 XX 对本篇文章的一些建议」的标语;或者我看到其他人写的一篇文章,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从而又写了另外一篇文章。这种是类似 GitHub 的合作,只不过不是写代码,而是观点的讨论和演化。

我觉得开放的外部环境对于项目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你能够看到别人的想法和别人的建议,然后因为这些观点间的开放性合作、碰撞,整个行业的认识也会不停往前推进。所以,我认为这是中美之间很大的不同,我们在中国很难看到这种类似的讨论。

Kevin:说到投资人,最近我们在和项目投资人接触后,发现美国这边的投资人有一个共识,就是知道好的项目是不缺钱的,并且仅仅提供资金支持是不足的。投资人不仅要作为项目的持币人、投资人,还要成为你的生态建设参与者,会非常积极的为生态的发展出谋划策。

前几天,我从芝加哥回来,看到我们的一个投资人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雇佣了一大批 Ph.D.,专门为旗下的投资项目做各种研究层面上的助力。美国的很多投资人都在做这些事情,我觉得是很好的。

Terry:听了大家的说法,我也不做补充了,来总结一下:第一、大体上来看,中国的区块链氛围偏投机,国外做技术的氛围更好一些,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感受。

第二、Jan 提到了开源,我们这些主播都是从开源一路走来的,拥抱开源是融入到我们血液中的事情。我们做的所有项目都会开源,我们做 Podcast 也是一种推广开源的方式。


Pick Time


Terry:考虑到之前的 Teahour 一期就是三个小时,也不知道听众爽不爽,我们的 Meta Episode 会严格压缩时间,所以会频繁更新。现在有个来自 Teahour 的传统,我希望能够延续到 Forkit 里,那就是每一个嘉宾分享一个 Pick,一个你推荐的任何东西。

Daniel:我一般都会分享一个最近一二周见过或者买过的东西,这期我分享的东西是硬件,很便宜。我先申明一下我是一个米粉,但是我从来不用小米手机,我用的是苹果手机。我非常喜欢小米公司除了手机之外的东西。

今天给大家推荐小米的无线充电器,它支持快充。如果你使用的是苹果,或者支持无线快充的手机,很适合用他的无线充电器。你可以买很多个,在家里、办公室各放一个,放上去就可以随时充电。


它特别适合像我们这样的手机重度使用者,尤其是苹果手机,以及其他电池非常不给力的手机使用者。而且他的价格非常便宜,性价比很高,你可以买很多个送给身边的朋友。如果还要补充一下,我推荐小米的 USB TypeC 的电源适配器。

Jan:我给大家推荐一款键盘,虽然我是一个 Thinkpad 用户,已经拥有比另外一种笔记本更好的内置键盘,但平时也会有更高的追求,在办公室也有一个外接键盘 CODE Keyboard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 Blog 叫做 Coding Horror[4]。CODE Keyboard 是 Coding Horror 作者联合 WASD 这家公司一起出的一个键盘。我之前买过它的 87 键白轴键盘,觉得非常好用。

我非常喜欢 87 键的键盘,因为它把不需要的多余的区域砍掉了。它又是一个标准键位,不像其他一些很流行的键盘,键位很奇怪,会让你感到不适应。即使你要换别人的键盘用,也会感到很舒服。白轴键盘的手感很有意思,声音中等,比青轴小很多,很适合程序员。

Kevin:我推荐一个比较学术性的东西:一篇论文《Blockchain Economics》,这篇论文是普林斯顿大学两个教授写的,大家可以在 Google 上搜到。现在在区块链 Token Economics 设计讨论时,大家都没有考虑到 Blockchain 是很容易被分叉的,分叉之后引起的竞争是现在很多项目没有想的。

Terry:我知道这个节目有很多开发者听众,作为一个经典开发者,我应该如何着手区块链开发呢?我推荐一本入门区块链的书《Mastering Bitcoin》。这本书的调性,非常适合开发者,强烈推荐大家把这本作为入门区块链开发的第一本书。

OK,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Let's Forkit,see you next 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