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魏亮:简单,因对用户体验有极致追求

1,044 阅读15分钟
原文链接: www.zcool.com.cn



嘉宾简介

魏亮

小米生态链创意总监

2013年入职小米,一直从事UI方面的设计工作,目前是小米生态链创意设计总监,现任米家ecod-wm团队负责人。




站酷网: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团队吧?

 

魏亮:我们是ECOD(小米生态链创意中心)其中的一个小组,简称WM

团队主要负责两部分的工作一是小米生态链产品站,二是市场运营活动。团队成立仅两年。成员的平均年纪偏小,基本是92、93年的小盆友。比较有活力,能吃苦。

▲ 小米生态链WM团队

前排男生:王彦超、魏亮(Abker)

中排女生:张维维、袁铭慧、黄耀烯

后排男生:徐学良、钟恒波、汤剑峰、翟浩鑫(三金)、 赵博男(Diso)




站酷网:这些年小米公司迅猛发展,对于团队的成长和管理,有很多挑战吧?

 

魏亮:小米的生态链是一条很长的链条,从产品定位开始,一直到工业设计、工厂,涉及到产品经理、项目经理、销售等等,中间只要有一个环节变动,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项目中会有很多大脑来参与,经常会有需求,甚至是方向的变动,但给到我们做设计的时间往往很短。

比如小米产品站网站的项目,产品展示时,需承载的内容繁多复杂,受到的制约也很多,工作内容十分细碎;因小米产品众多,所以产品展示的应用场景同样繁多,算上图素组,给我们的时间加到一起通常不到20天。

网站设计的工作,我一般直接交给团队的设计师,只要不是重要原则问题或明确的需要我去参与,如果只是他们在设计上的个人喜好和倾向,我都不会干预。我觉得知人善任和团队成员能独立思考是最重要的。




站酷网:你们如何把小米的品牌形象运用到设计中去的?

 

魏亮:我心中很多正向美好的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小米的品牌,比如未来、科技、勇敢、探索等等等,都是小米想输出的。在设计上大部分都保持简洁的风格,因为简洁是一种高效输出的好方式。如果需要展示的东西很多,而兼容性低,输出性较弱,设计工作的效率就会很低。




站酷网:你们如何来处理灵感和创意的?这样的设计与传统广告行业的营销设计的不同在哪里?

 

魏亮:我不是广告人和做品牌出身,我是做用户体验出身的,不太能回答这个问题。来到小米时,做用户体验,后来做运营设计和一些品牌相关设计,我都是拿用户体验思维来做,没有所谓的灵感放飞状态。

在我看来,灵感更多是一种发现,而不是凭空产生的,先有逻辑和经验,有些东西排列组合放在一起,就会产生适合的结果。我们从目标出发做设计,我认为能解决问题的设计就是好设计,纯创意的东西我也不太明白是个什么样子的,所以不太清楚这两者之间如何对比。




站酷网:在你看来设计的目标主要是什么?设计应该带来什么?


魏亮:解决问题,对我来说更多是让别人更好理解我们的产品。在我看设计的本质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保持住“吃相”。吃相就是你的视觉体验、交互体验等一切体验。

近年有些体验设计团队,会被称为用户增长团队,我感觉有些尴尬,这部分不是设计该做的主要工作。设计该做的事情是优化体验,体验被优化后自然会带来增长,而不是为了增长才去优化体验。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目标。就好比在一个推柜的抽屉上设计一个把手,用户看到后会很自然地拉动把手打开抽屉;而不是为了让用户反复多拉几次抽屉才去设计这个把手。好的体验是使用起来连贯舒适的,但它并非靠数据得来,数据只是帮我们做部分判断。我也并不排斥设计团队辅助销售和提升增长,但不能放在第一位。




站酷网:你们团队的设计里面,什么样的元素最能打动用户?

 

魏亮:如果这个元素不局限在设计元素之中,那必须是产品的综合性价比,在通俗的说就是感觉便宜实惠,我们的产品确实还是很厚道的。所以我们会把价格和卖点这类重点信息,一定是优先展示的,为了平衡设计整体性,把我们认为用户不太关心的信息适当缩小,这是内容编辑的节奏问题。我们的团队在信息展示这方面的处理是非常细腻的。

▲ 米家空气净化器页面




站酷网:你如何用体验思维做设计?

 

魏亮:设计存在方向性和尺度性。比如某个地方需要调动情绪,就要有情绪的运动,这是方向性;在哪里情绪应该高涨,哪里要低一点,就需要你去选择一个尺度。但这些需要高一点低一点的情绪,是需要好好感受的,我觉得这个就是体验设计的一个面。用户体验是一种体验之后的全方位的权衡,而不仅仅靠逻辑思考,还需要设计师去感受。你设计了一把用来坐的椅子,你就必须要坐在上面试一试,。屁股决定脑子嘛,只要你坐上去,真理就比你在那凭空思考来的容易的多,这是我在做设计时会用到的方式,我也会教团队伙伴这样的思路。

在网站设计中,所有视觉设计都是为了讲述好一个产品的故事,要内容清晰、逻辑通顺;卖点突出,功能呈现和情绪节奏合理。单一追求在视觉上做好看,是做艺术,好看在很多时候都是排在第二位或者第三位的。

我不太能完全理解其他人的思路,至少我不是一个从创意点出发的人,而是从命题、目标和结构出发,去找符合的想法。我做设计第一靠逻辑,第二靠觉知(体验之后得到的结果);不需要太多思考的东西就去感受和体验。我使用感情,也是因为我的逻辑告诉我这部分要去使用情感了,但我情感的比重不会特别大,我觉得情感体验带来的是一种整体印象。

色彩通常是最快传递情感氛围的方式,而且是整体性的。比如展示运动状态的页面用的是红色,你会感觉更有活力;黑色的部分,这个信息是希望体现时尚穿搭的东西;而香槟金色会让人感觉很时尚。

▲ 九号平衡车Plus概述页


▲ 米家激光电视

 

▲ 小米降噪耳机


▲ 小蚁微单


网页的背景音乐也是一种使用情感的方式,比如小米耳机的那个产品页。

▲ 小米圈铁耳机Pro产品站




站酷网:生活中有些什么爱好吗?它们对你做设计产生了怎样影响?

 

魏亮: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我觉得做任何事都能对设计有帮助,即便是在做饭时,生活中会有很多关于体验的思考,去想为什么这个东西要这样。做设计的人对生活的思考应该是全面的。

会看看书,比如村上春树,但因状态不同而感受不同,有时觉得作家太细腻太絮叨,有时又感觉那种细腻值得去好好感受。阅读的经历增进了我情感的部分。有时也看看电影和电视剧,但不是追剧的那种。影视作品为我营造了某种代入感。

网站其实是个类似中国画中的长卷,它也跟电影一样。我们的网站就是一堆堆“分镜”堆起来的,第一、第二、第三镜……把它们串起来,就像电影小短片。设计师如果能经常看看别人的作品,就会感受到故事的编排、情绪的高低起落,节奏的推进展开。

还有我最爱的说唱,我没事也会给我的小伙伴说,你这网站的flow不行呀。我觉得目前的说唱和现在的设计很像。很多人太在意技术了,忘了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说唱是为了表达想法,缺少自己的想法,同质化严重,说唱全是嘟嘟嘟-嘟嘟嘟,啦啦啦-啦啦啦。设计全是拉个渐变,弄个大间距。我真心觉得大家有空好好研究研究基本功,然后在把东西弄的有里有面。

设计需要节奏感。我们的网页设计虽然和音乐,电影不一样,但原理是接近的,包括有一些大尺寸的头部图片,有些地方需要信息量密集展示,有些地方需要插入图片来缓和,整体阅读感受要smooth。尽管用户在浏览网页时,其实是跳着看的,但我们仍会按照最高的标准来设计。

▲ 米家电水壶


▲ 米家石英表


▲ 米兔儿童滑板车

 



站酷网:追求精益求精的设计呈现会影响整体感,尽管用户跳跃浏览,但会下意识对整体有个评估。

 

魏亮:对,应该是这样的。有些设计看起来很简单,往往人们只能看到它简洁的表象,但有些人可以理解这个简洁设计背后的逻辑支撑,这种理解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站酷网:能具体举个例子来说说吗?

 

魏亮:创造能展现出简洁美感的事物,过程中往往都有复杂的平衡,这很有难度。

比如做小米手环的产品页。为了突出产品,我们拍了很多张各种手臂姿势的照片。如果人物身体上镜的比例较大,视觉上就不会感觉很奇怪;但如果一张页面里,很多张图片,很多只手臂,从各个不同的方向伸出来,看起来很难受。于是照片如何选用、如何排布,让这些手臂具有统一感,且不重复的展现,就成了设计中最难的一环。




站酷网:从设计师成长为团队leader,对你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魏亮: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工种,在我看来其实不是职位的升降,而是工种的平移。最大的挑战没想到,但是最大的困难是,团队leader代表着一群人的状态,不太能随心所欲做自己。另外具有挑战性的一面是我目前并非全职做管理,我还会承担一些重要的设计任务。日常也会组织一些会议,给大家分享设计思路和美术方面的建议。




站酷网:能说说让你们记忆犹新的经历吗?大家有什么深刻的收获?

 

魏亮:做滑板车的项目。当天上午需求下来要求晚上必须做完,因为第二天要上线,一整天都很顺利,觉得当晚不用通宵了。午夜十二点准备下班时得到消息,之前平衡车的后轮模型搞错了,需要换图,所有的图需再重新渲染、修图,重新上网页。那个时候我觉得让我对大家说类似“加油,咱们要克服困难,好好干!”这种鼓舞士气的鸡汤真是太难了。我说不出口。我觉得当时更好说出口的是脏话。而且我觉得当时脏话比鸡汤要更真实有效。收获了什么?呵呵,负能量嘛,还有和大家一起努力解决问题的一个通宵、一顿还不错的夜宵!也获得了2017年站酷奖的网页设计类金奖。

▲ 米家电动滑板车

 



站酷网:在团队协作与工作成果输出方面,能保持较高效率,有什么秘密吗?

 

魏亮:其实小米的团队都很高效。我认为保持工作高效的首要原则是目标明确清晰,不要漫无目的、还没想好就去做事,那样会浪费很多时间。

 

 


站酷网:工作节奏快,压力很大的时候,你怎么激励大家?

 

魏亮:我鼓励他们忙完出去玩,到处走走多散心。

 



站酷网:你的团队认可的优秀设计师,都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魏亮:我们希望设计师的能力全面一点。审美、视觉输出能力是一部分,但另一部分需要的是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思考的人,一般会驱动自己。

▲ 除网页设计外,WM团队的设计师还会做小米的运营设计



 

站酷网:成为设计师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

 

魏亮:如果我们可以积极定义叛逆这个词的话,那我认为这就是最好的素质。设计需要有想法,词义上看是一种预设、一种计算,因为叛逆,才会思考,才可能去设计。如果都不叛逆了,那可能就是照搬,不就成了搬砖工人吗? 审美也很重要,但这并不是一种独特的品质。而且后天可以培养出来的能力。

 

 


站酷网:在团队设计师的成长方面,有什么好经验可以分享吗?你们的设计师之间会相互分享经验吗?在个人成长方面,有没有一些好方法?


魏亮:公司团队能给到的只是建立氛围,而成长主要是靠自己的。我只抛出问题,答案是需要自己去想的,因为如果自己不动脑,即便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答案也没有用。

在相互的经验分享上,我觉得还是取决于性格问题,有些人喜欢聊天和学习,而有些人只是性格上相对少言寡语,我们团队成员大部分都很活跃。

大家本职工作主要是做网页,但我们做了非常多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比如有的同事喜欢做公仔设计,我们网站里没有这种需求,但设计师会自己去做,去学习。也有的喜欢做字体设计,有的喜欢做海报。这些都是在学习。

▲ 团队成员波波作品


▲ 团队成员三金作品

 



站酷网:你期待中的团队未来是什么样子?

 

魏亮:希望团队每一个人都将成为来自安宁庄最厉害的大哥!

我们团队的伙伴都很年轻,我希望他们能在这里夯实设计的基础,未来才能扩展做出更好的设计。还希望大家不要把设计当成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作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下去。


 

 

站酷网:很多年轻设计师都很迷茫,可以给一些职业规划的建议吗?

 

魏亮:我不清楚你说的职业规划具体是什么。我工作以来里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小米,我没有所谓的职业规划,因为我一直有目标。我不停做计划,去实现那些自己想做的东西。我只能说我自己是好好做设计,我相信实力达到一定程度,有些东西别人自然会给你。没实力,给你也会被抢走。

我猜测所谓的规划是跟工资、职位一类有关。当然这无可厚非,我也需要养家糊口,但这方面我给不了别人什么建议,我都把职位的升降看作工种的平移了,我在这方面真的不太动脑筋。这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想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问题,如果不想好好做设计,又想蹭蹭蹭往上(升职加薪),大概可以回家读读《什么什么升职记》或者《什么什么规划》。

 

 


站酷网:对站酷网友说些什么吧!

 

魏亮:我觉得站酷上有些作品真的很好,希望能有更好的作品,大家多多相互学习,了解更多的设计知识和经验,并且友好分享自己的知识见解,用正确的方式进行相互交流,注意自己的网络言论,珍惜交流的机会。


站酷网:谢谢你!





专访记者:张曦

封面设计:海边的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