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UI Designer 各国面试经验分享

1,314 阅读20分钟

本文转自 medium上台湾设计师 林欣平的文章


2016 / 06 — 2017 / 03 面试经历摘要:


  1. 2016 / 06 台湾新创A (两关当面面试)

  2. 2016 / 07 新加坡新创(一关Skype面试)

  3. 2016 / 07 台湾新创B (一关当场面试、一关人资电话面试)

  4. 2016 / 08 — 09 国际企业上海分部(一关Skype面试、一个设计测验)

  5. 2017 / 01 国际企业荷兰总公司(一关人资电话面试)

  6. 2016 / 12 — 2017/03 国际企业曼谷总公司(三关Skype面试、四关当场面试、一场设计测试)

  7. 2017 / 03墨尔本新创公司(一关当场面试、一个设计测验) —  Finally Got an Offer!


去年离职前后一边规划出国念书申请,一边尝试不同工作面试机会,用本篇统整重点、心得分享。



设立目标


身为设计师凡事都要先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想这么做?为什么用这个方式?


  1. 自我的市场价值(想知道自己两年半的工作经验,拥有多少市场价值)

  2. 训练面试能力(学习解说自己的作品、设计流程)

  3. 训练英文能力(加强语言能力,并且体验不同企业文化)



面试详细纪录



2016 / 06 台湾新创 A

参与这间公司的UX Testing,得知有工作机会,觉得对方有真正实践用UX 方法改善产品,加上本身已经是其用户,很喜欢他们的产品,所以递了履历。过程经历两关(列出印象比较深刻的问题):


1、一对一 PM面试


  • 【企业文化】对方列出公司四项团队精神,先询问我的看法,想了解我会怎么解释并运用在团队合作上。听完我的回答,对方才解释公司的定义。


  • 【个人特质】人生中最大的挫折?(我认为这题可以很深刻的解释自己怎么从逆境中成长。另外在新创的环境下,通常一人要身兼多职或多工,自己要如何平衡个人身心压力又能维持一定的工作品质,如果有回答到这点会非常加分。)


2、与PM和COO的小组面试


  • 【个人特质】会怎么形容自己?

  • 【向上处理】如果你不认同主管的想法,你会怎么做?

  • 【工作沟通】如果同时有很多需求,怎么去分配优先顺序?


基本问题【学经历】自我介绍、作品集介绍、工作经验这些是所有面试必问的,面试官也会根据当场状况,提问不同问题。


这间新创很着重在公司文化与个人特质是否符合,比较像欧美的企业文化。在澳洲新创工作的朋友分享过,他们公司面试时,会针对个人特质问问题,面试官也会很认真的跟面试者讲解公司文化,主要是他们相信员工认同这间公司文化,才会待得长久,所以专业能力只是基本条件。


当时面试完后,后续等待过程非常的漫长,隔了三个礼拜以上才回覆,所以被拒绝时不意外。拒绝原因是他们想找比较资深的设计,可以带领整个团队做使用者测试、研究,他们有找到更适合的人选,所以没有录取。



2016 / 07 新加坡新创

这间新创是我第一次全英文面试,面试我的是他们第一位设计师、但对方也刚入职没多久,因为公司刚获得新的资金,才得以扩张团队。这场面试让我非常挫败,除了语言能力不够好、对方的印度口音很重,问题范围也超出我预期,他非常重视就学期间的状况:


在Skype与印度的资深设计师一对一面试


  • 【学历】为什么想学设计?学校所学的设计理念?在学校的作品?(我认为对方也不太有面试经验,他花了非常多时间在跟我聊学校经历,后面留给工作经历的时间明显不够)


国际面试基本上分成两个部分:


  1. 应征者自我介绍、经历、作品集介绍(对方根据内容延伸提问)

  2. 面试者讲解公司文化、团队(让应征者提问,一定要准备三到五个问题以上)


我认为这场面试失败原因,主要是准备不足,我原先准备的问题都比较偏重在工作经验、专业能力,对于比较广泛的设计理念、比较久远的学校作品,都没有太多准备(但这也是我唯一一次遇到问这么偏问题的面试官,后面的工作面试都是著重在工作、专业能力上)。另外一点是我没有反问太多对于他们公司的问题,所以面试提早结束,这让我学会一定要想好怎么反问,或是在对方介绍时观察对方在意的点,在我提问的阶段我就可以提出来。



2016 / 07 台湾新创 B

在FB 的UX、UI 社团上看到征才资讯,所以直接在FB 投递履历。这间公司虽然是三年的新创,但是有大集团投资,人事聘用上需要经过母集团同意(据说来回就需要等待一个月),所以公司文化非常的不新创。


1.与资深设计师和设计经理进行小组面试


这场面试的问题都围绕在专业能力,因为我的工作经验主要横跨的平台很广,刚好符合对方的需求(他们要规划整套新平台的设计系统),所以当场聊得很顺,顺到我太直接的问:「所以我有入取吗?」而且我还笨笨的问了两次(笑),结果第一次问被带过,第二次问设计主管思考了一下,就当场录取我了。


2.人事电话面试


本来觉得这份工作内容我很喜欢,虽然无法马上出国,但是可以有机会做国际市场,加上内容很有挑战性,所以那时候认为离职后可以无缝接轨。但是这间公司的人资我认为有很大问题。


原先被告知是当面和人资面谈,但是隔一段时间,人资才在某天下班时段打电话来,直接问我可不可以当场电话面试(但我那时人在捷运上,整个超级突然而且无预警),后来约了隔天电话面试。但隔天人资超过约定时间才打来(我打过去好几次都没接),谈过期望薪资待遇后,又隔了非常久才打来第二次(中间还有好几次约好时间没有准时的状况),对方给了公司愿意给的薪资,比我预期低非常多,他还回:「以你的学历、工作经验,我们公司只能给这个价格。」


当下听完真的非常生气,觉得一个不懂这个职位专业能力的人资,凭什么用这样的态度回应应征者?不仅不专业,也非常的不尊重人才。


我在澳洲也有遇过猎人头、公司人资,基本上专业的人资,对职务需求的专业能力是有一定理解的,而且他们态度都会很尊重你,这样才能帮公司找到正确的人才。所以当遇到随意要求砍期望待遇的猎人头,或是讲你不值得这个价值的人资,请先不要难过,常常不是你不够好,往往是对方不专业。



2016 / 08–09 国际企业上海分部

虽然对方主管是中国人,但还是全英文面试,因为他们公司的团队一半是各国人才,需要用全英文沟通。这场面试过程是基本的经历介绍、提问,并没有太刁难。


  1. 在Skype上与中国设计负责人一对一面试

  2. 设计任务(1周时间准备)


这是我第一次面试到需要做完整的设计测试,收到题目后,有一周时间准备,寄回顺利了话,需要做45 分钟简报设计过程、建议的解决办法。他们公司的产品有分成四种年龄层的用户,我收到的是其中一个年龄层。但我那时候回答得非常广泛,是针对我对他们产品完整的看法(包含所有年龄层),没有专注于他们设定的范围提出具体解决办法,所以没有拿到简报机会,直接被婉拒了。



2017 / 01 国际企业荷兰总公司(人事电话面试)

我在Dribbble 上看到征才资讯,所以递履历。对方人资很有效率的回覆我,但也是我第一次收到安排面试的信件,包含很多连结让我好好做功课,研究他们公司。


他们公司的UX Designer 职位也非常有趣,除了UX 测试能力,还需要会前端HTML、CSS,因为他们需要UX 设计师自己写A、B Testing 的示意页面。(其实我认为所有公司都会有自己对职务的定义,很多时候不能只靠职称判断,职场上更多公司职称写UX Designer,职务却需要你会做用户测试、会视觉设计、也要会写前端程式,所以在面试阶段一定要确认该公司对该职称的定义与预期。)


1、人事海外电话面试


人资打来时的问题,有点像在勾选Check List ,他不会针对专业能力提问,只会问很基础的,你这个技能学多久?这项技能运用在工作上多久?


但他提问了很多关于公司背景、企业文化的问题,开头都是:你知不知道我们公司文化是什么?你知不知道我们盈利模式?(对方姿态有点高,认为应征者应该要先全面了解他们公司)


其中一个非常刁专的问题是:


「如果今天公司指派三个案子给你,都非常紧急,你会怎么安排优先顺序?」


我第一次回答先自己判断所需时间、功能重要性,第二次我回答寻求团队其他设计师协助,第三次回答找主管讨论。过程人资一直像是跳针的问:「你都做了这些还是不能判断呢?」所以最后我回答,你只是假设这个状况,但是我没有更多具体细节,我无法提出更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法,因为不同的情形之下,当下处理的方式都会不同。但对方明显不满意我的回答,隔天就收到这一阶段没有过的回信了。




2016 / 12–2017/03 国际企业曼谷总公司


这间国际公司是我经历过历时最长的面试过程,一开始是2016.11 在LinkedIn 上收到对方广泛寄出的面试邀请讯息,因为他们公司要在2017.1 时到台北征才,十二月收到对方人资的Mail 时,我解释了我已经搬到墨尔本的状况,所以人资非常有效率的帮我安排了一般招聘流程的面试:


1、在Skype上与一位美国高级设计师一对一面试(2016.12)


这场面试很难得的前半小时先由对方分享公司文化、体制,和面试官自己本身为什么选择这间公司(为什么从美国来到曼谷工作),并让我详细提问,后半小时才由我自我介绍我自己。虽然面试的两大部分内容是一样的,但是整体从人资的积极与面试方式,都会让人感受到这间公司很尊重所有的面试者。


【作品集问题延伸】你觉得开发这项产品时,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这个问题也让我在之后的作品集面试,我都把最大的挑战加入我的脚本,让我的介绍更完整。


2.在Skype上与美国的设计负责人一对一面试(2016.12)


当天因为已经是他们公司圣诞假期前一天,所以主管说他只有二十分钟跟我面试,因此我简单的快速介绍我的经历、作品。(大公司很常有约好的面试时间临时有状况被缩短,或是因为是Skype 面试,连线问题影响面试时间,所以自己要能掌控好所剩时间,表达出重点。)


3.在Skype上与两名高级美国设计师和美国设计负责人进行小组面试(2017.02)


前两次面试因为卡到圣诞假期,结束之后有经过台北海选,后面接着台湾农历年,本来以为是无声卡的,但隔了两个月收到了下一阶段面试通知。


这场作品集面试有50分钟,希望我花五分钟详细自我介绍,并且挑出三项作品(每项15分钟),完整介绍我的设计思考过程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当时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准备简报,我的简报架构是:


  • 自我介绍:大学所学(过去)、工作经验(现在)、未来目标(未来)


  • 作品1 :KKBOX on Apple Watch ,这项作品解释了我在KKBOX 一般的开发、解决问题过程


  • 作品2 :KKBOX on UWP,这个作品分享了我如何在大公司的小团队中,从零开始完整开发一项新产品,如何当Product Designer ,身兼UX、UI、Visual Design的职务(延伸阅读开发过程:英文版 / 中文版)


  • 作品3 :My latest freelance project,这个作品展示我如何使用Sketch (如何归纳设计文件档),并运用Zeplin 远端和工程师沟通。


这份简报的准备,除了让我重新组织架构了我的面试完整度,也让我学习到如何以三个案子作为不同的切入点,阐述我的能力。


4.一整天的最终面试(2017.03)


早上的三场一对一面试,我都是用同一份简报介绍我自己,但每一位设计师看重的点、询问的问题都非常的不同:


  • 9:00-10:00 与一位中国的资深设计师一对一面试


【文化差异】怎么看待产品全球在地化?


  • 10:00-11:00 与一位台湾资深设计师一对一面试


【UX 设计】这位设计师非常仔细地询问我在简报中所提出的每个设计决策的原因,最后有一题因为我没有准备到,当下也真的想不起来具体的例子,所以我很诚实地表示我当时工作分配状况,虽然不是很理想的回答,但我认为诚实是面试过程十分重要的一环。


  • 11:00-12:00 与一位资深的美国设计师一对一面试


【文化差异】跟这位美国设计面试,很像在聊天,她也很主动地分享自己从美国到曼谷工作后,认为不同文化的设计师的差异。她叙述到美国的设计师会非常积极争取他们认为是对的解决方式,认为不管是老板或PM 都不应该随意更动设计决策,但是亚洲的设计师如果被要求修改,往往都不会据理力争。


  • 12:00-1300 与美国设计负责人午餐面试


基本上这场面试我非常的痛苦,因为早上经历了三场后,又需要跟主管继续面试,两个人都很累的状况下还被迫要一起吃午餐,对方也是不太会主动找话题的面试官,我后来已经呈现半放弃状态。


其中有一个话题,我认为是我整天面试中最大的败笔。


在澳洲我很习惯在业界的Meet Up 场合跟澳洲人分享文化差异,所以我延续了上个设计师提到的文化差异下设计师决策能力的问题。我尝试表达亚洲的企业文化,常常设计师是需要妥协的,所以我们只能在商业决策下,力求最好的设计解决方式。


但是对方是美国人,他的反应非常大(我认为已经是负面反应),他认为如果设计测试的结果,有强大的Data 作为辅助,怎么可以随意妥协?


事后我跟朋友讨论,也许是我的英文用字问题,我使用了Compromise 这个字作为妥协,但是如果用更婉转的说Consensus 表达达成共识,用不同的字来叙述同样的问题,也许效果就不会这么负面。


  • 13:20-16:00的设计任务

  • 16:00-16:20的设计任务介绍


3个小时设计任务结果


从曼谷回来隔周收到未录取通知,人资的回馈非常的长,具体指出了他们认为是时间不对,觉得我已经达到身为Junior 设计师所需的专业能力,但是他们认为现阶段,他们团队需要招募的是更资深可以做出设计决策的资深设计师。


虽然这个结果很让人失望,但其实我内心知道这份工作跟我前一份工作一样,是当大公司的其中一个齿轮,他们公司所面临的转型、组织调动,跟前一份工作的状况非常相似,这与我目前更想到新创环境学习的方向不符合。


所以我认为自己只是不喜欢失败的感觉,而不是真正为了没有录取这间公司而难过,有时候找工作也挺讲求缘分和时机,不是这份工作不好,而是时间点不对,你们不适合。



2017 / 03 墨尔本新创公司 Localz

2017年3月15日 Gave CV at Monash IT Industry Night


我目前就读墨尔本的Monash University, Master of IT 第一学期(因为大学非本科,所以预计要读两年),学校有院所周报会分享业界机会(实习、黑客松、业界合作...等) ,也有定期举办校园征才。


我参加了本学期第三周周三的校园征才,发现现场二十几间公司,一半以上都在征UX 设计,当场都可以在摊位上直接询问该公司的员工或人资任何问题。


其中一间新创Localz 在摊位上写「投CV 换一件T-shirt」,我当时在摊位找到还没有被学生围着的一位员工,直接聊他们公司的UX 职位,对方表示他们公司目前没有聘过设计师,所以想从聘用一位兼职设计开始,看UX Designer 可以带给团队多大的效益。而我的学生签证也只能两周工作40 hrs ,这点双方需求完全不谋而合。


我们聊得非常开心,我当场给了CV ,隔天就收到对方回信约面试,我也是准备面试时,发现跟我聊天的其实是公司的Technology Director,并且是公司另一项产品的Co- founder。


2017年3月22日 与技术总监,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的小组面试


隔周三到了市区的公司地点,电梯门一打开就是工作区,满满的男性工程师有吓到我。结果Tech Lead 直接我问想不想喝咖啡,我们一行人就去了公司附近的咖啡厅,整个面试过程像是在聊天,所以当天两项过程内容其实是穿插的:


【公司】


  • 【主产品科技】我因为预习过官网,所以直接给了他们回馈,并且分析以我来自台湾(亚洲)的文化背景,怎么看待公司在不同文化市场的可能性。(公司目前市场以英国、澳洲为主,墨尔本是总公司开发中心,英国是分公司有部分开发人员、行销团队)


  • 【各项产品介绍】讲解各项产品,因为产品横跨各平台,这点和我之前工作经历吻合,所以我当场听完他们所有产品的介绍后,给了我如果身为公司第一位设计这个角色,会怎么做的详细归纳。


  • 【公司文化】基本上公司因为是新创,所以聘用了不少大学生兼职,所以本来就有一套弹性工时文化,学生可以根据课表安排进公司上班时间,如果需要也可以远程工作。


【我的简介】


  • 我先自我介绍自己的学经历


  • 拿出之前面试时累绩的作品集简报,讲解我怎么做UX Testing 和我之前负责的案子


  • 现场打开Sketch 展示我如何统整设计档案、如何跟工程师沟通


2017/03 / 23-24 设计任务


面试隔天收到第一阶段过关的通知,并且拿到另一位Co-founder 给的Design Task。


因为我对于另一项产品的背景不了解(产品是澳洲当地人的医疗保险),所以在提出解决问题之前,我先自发地做了简易的User Research、Testing。周四上课时直接找了一位香港同学测试,佐证同样是国际学生背景,我认为的问题跟他是否相同。回家后,也直接拉了两位澳洲室友帮我做测试,有了基础测试结果,周五我才开始进行完整设计方法解决(找Reference > Wireframe > A / B Testing > Mock Up)。


基本上我用了一天的时间做了这一份简报,内容包含我身为产品设计师的设计思考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后我才知道Co-founder 只想测验我提出几项解法(只需要简易手绘),但我自己多做了非常多步骤。


设计任务



2017年3月30日 拿到Offer!


最后我在递完履历的两周后,顺利拿到了这份工作!公司也是我最想挑战的新创环境,里面员工也都是澳洲白人或亚裔,我是公司的第一位设计师,并且是第一位国际学生身份的学生兼职。



失败只是经验的累积,过程才是真实的收获



虽然前面历时八个多月的面试都没有真正拿到Offer,但是我有达到我的目标,对于面试流程已经很熟悉,不管用中文或英文都能快速反应,每次的面试也都让我累积不少可以改进之处。


真正回头检视,发现自己学习到的非常多,也很开心自己努力踏出舒适圈去尝试,更意外的在过程中体验不同面向下的文化差异。


谢谢大家耐心阅读到这里,之后会分享我加入墨尔本新创公司后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