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公开的稀土团队 2016 年总结邮件

4,299 阅读9分钟

今天我要写一封公开的月结邮件,从今年的一月份到九月份,我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写,可是十月、十一月的我就搁置了,这次一并合起来。

过去一周我一直在飞,从北京到上海、到杭州、到深圳、再到上海、杭州,终于昨天下午回到了北京。一程很辛苦,基本上一天一个地方,每个地方都在不同的客户、合作伙伴、资本方的办公室度过,和对方不厌其烦地介绍我们公司,介绍掘金,介绍我们做了什么又想要在哪些地方做更多。白天嚼烂了舌头,晚上回到酒店也就没什么心思再对着电脑做工作,常常一个人躺在床上想,想这一年怎么过的,这个二十多人的团队要怎么继续发展,想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有一个问题,我很害怕触及,但也想了,就是为什么两个月没写月结邮件了?

害怕剖析自己不愿去接受和面对的错误,其实是一种找不到解决方案时的迷茫

我想,就是这个两、三月我做的错的事情太多了,解决方案也都不是特别好,一直在找,一直会有些许的迷茫,看着越来越大的团队、越来越多的事情,不敢面对了。就搁置了。

前两天,我在 Twitter 上发了一句话:

这可能是我及任何一个年轻的创业者唯一应该要专注的事情。

我的合伙人江昪经常和我说一句话,“做到第一,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强的力量做到行业里的第一”。我一直觉得我懂了这句话,并且我也常在表面上强调我们要做得够快够强,打败所有竞品做到第一,然而最近我才发现做到第一的价值。

对于一个年轻的创业者,做到第一是活下去的基础,根本不是目标!

是的,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当你殚精竭虑地发展着公司,一步步完善产品、团队,拼尽全力去专注在自己的事业上力求有所突破的时候。你才发现,你奋不顾身的 2-3 年是必须的成本,这个成本就像是你通往和别人谈判的一个敲门砖;像是想要好好玩魔兽世界就得先练到满级;像是海贼王里进入后半程新世界的资本。做到行业里的第一,寻求改变行业的机会,而剩余的一切,产品也罢、融资也罢、资源整合、营销推广也罢,不过是你完成这一步的路径方式。

掘金的第一是什么?

掘金的第一是中国的技术人才每天有多少人的比例是通过掘金来访问技术内容的,而掘金是否可以把自己的产品做到让所有的优质技术内容在掘金里有效地被分发和消费,并彻底地帮助用户可以贡献好内容、看到、找到、发现到自己需要的新技术内容。

这不是我们称为最大的技术内容分发站时挥舞旗帜自豪的资本,这是我们在这个严格的商业社会里生存、发展有一席之地的救命稻草。无论我们有多少钱、多少人、多少时间,你什么时候做到并能长时间做到这个第一,才能寻求下一个大机会!

稀土公司的目标有三个:

  1. 我们服务优秀的技术人才
  2. 我们助力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3. 我们帮助企业快速技术迭代

而公司的发展阶段也有三个:

  1. 渠道
  2. 内容
  3. 服务

而我们通过掘金在渠道上的价值,拿到进入这个行业的入场券,就是我们现在赖以生存并一定要做好的。我们要不断地稳固优化我们在[渠道]层的产品,并开始向下一步[内容]进发。

2016 年的回顾

这一年稀土公司变化了很多很多,年初的时候我们“蜗居”在中关村鼎好大厦的厚德创新谷,2015 年 12 月底,我们拿到了第二笔融资。我是多么想尽快离开这个“憋屈”的办公室,有咱们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个时候,昕霖刚刚帮我们破败不堪的移动产品改头换面,也换了掘金的 Logo;NeXT 和宝宝已经撑起了 Android 的一片天;我每天在产品、Web 开发等工作中应接不暇地做着;江江辛苦地做着开发工作,他身边的运营伙伴来了一个又走了一个换个不停。

好希望有更多更棒的人来帮忙,我着急得不行到处找朋友帮忙介绍人。好在,冰冰很快过来帮忙了,刘韬也来了,春源来了,高杰来了,Hanks 来了,白杨来帮忙了。从 4 个人,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团队,一个可以一起做事情的团队。那种从无到有的幸福感,只有身处其中的我才能理解和感知,然后就是更大的责任,希望不要坑了大家的责任。

这一年,我们专注在掘金这个技术内容分发渠道的产品上,并不断优化着流程和体验。如何让分享者、内容创作者更愿意将自己的原创内容分发到掘金上,而如何让读者获得更符合自己需求的独立推荐信息流就是我们不断在优化的重点。我们让用户可以投稿、写作、生成收藏集,让用户看到自己的独立信息流、推荐关注的用户、更好的热门推荐,我们让大家可以在任何场景下触达技术内容,无论是移动碎片化时间、办公室、浏览器插件的工作中。

这一年,我们的 Android、iOS 共迭代了超过 60 个版本,Web 端光是重构就有 3 次,迭代上线数百次之多。我们的运营团队服务了超过 80 场的技术线下活动,运营了超过 60 期沸点,光是送出去的书都有上百本,邀请了超过一千人的原创作者及联合编辑,编辑了超过上万篇文章,添加了近百万次的标签。

这一年,我们依旧坚持着技术中立的态度,支持并分发了多起技术事件背后的技术最主要技术文章,微信小程序内容,莆田医院数据库。这一份对于技术内容、技术人才的坚持才让掘金在 2016 一年的发展中网页端增长了近 10 倍,而移动端增长了 7 倍,而 Alexa 也早已进入世界前 10000 名。在这样的量级下,掘金依旧维持了产品超过 56% 的主动访问比例及每月近 20% 的增长,移动产品的周留存率一直保持在 80% 以上,各个应用市场评分普遍在 4.5 分以上。

这一年,我们拓展了市场和商业化的脚步,直面商业社会,开始有了一定的商业收入,及商务合作的能力。

这一年,我们也失去过不应该失去的伙伴,开除过犯了过错的员工,核心团队因工作不够专注而未完成既定目标,愚蠢地开会,开发、产品、运营团队常有摩擦,而任何一个人在公司的体系下都可以被变更工作内容。

这一年,我不可惜自己喝了不下 200 杯咖啡谈成的、没谈成的每一个合作;不可惜自己磨破嘴皮和大家讲专注、沟通;不可惜自己反复强调多动脑子想解决方案这句话。

2016 年,是掘金产品发展的元年。

2016 年我的成长

做人

做公司做了一年了,这一年身边的同事有来有往,不说自己比以前更明白如何挑选人才,但有一些共通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必须学会的,否则这样的人很难一起工作,甚至是绝对不可以共事的。

  1. 对于自己负责的工作,有绝对的业务执行能力。
  2. 提意见、要资源都很正常,但不要是问题矛盾的制造者,而是提出解决方案的人。没有目的及执行方案的建议和需求不会被处理。
  3. 与任务执行中的合作者积极沟通,主动地交流,寻求沟通机会。
负责自己应该完成的具体业务需求,不断就任务提出包含解决方案的意见,积极与合作伙伴沟通。

这就是我 2016 年总结的团队里的做人之道。

做事

这一年,自己踩坑无数,每一次错误地去做一件事情,就要用 2-3 倍的成本来解决这个错误的事情。一次次错误之后,积累的除了吃屎的经验,还包含了几个做事的时候要把握好的准绳,以己为鉴:

  1. 量力而行,知道自己能力的深浅,切勿为了一时的贪念妄想完成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
  2. 每一件任务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截止日期,就算无法直接计算截止日期,也一定要有明确的进度检查的日期。
  3. 在目标、时间节点明确的任务之下,保持绝对的专注,关掉不必要的提醒,按照优先级安排进行任务。
根据自己的真实能力,在明确的目标及时间限制中,专注地完成任务

这就是我 2016 年总结的团队里的做事之道。

自省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个,我希冀于大家做到这件事情,这是一辈子的财富。

2017 年我们要做什么

  1. 重构后台技术架构
  2. 成为技术内容分发的第一渠道
  3. 成为新技术内容的生产原创地
  4. 帮助一切人更高效地触达这一垂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