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码农界的一件大事是楼天城(ACRush)跳槽到了百度。
程序员跳槽本来是一件小事。但是楼天城不一样,两次ACM全球总决赛的亚军,图灵华裔得主姚期智的得意门生,在“大神满地走,学霸不如狗”的清华人称楼教主。
除了一大堆竞赛冠军的头衔,他还有一个荣誉比较亮眼,就是三国杀的发明者之一,四年前他还没毕业就拿到了Facebook的顶薪Offer,春风得意回到杭州接受学弟学妹膜拜,透露自己“是三国杀小组的最早成员,负责游戏的平衡性测试”。
这个大神搞定了三国杀的平衡,却让自己却入了一段不平衡的三角关系。
楼教主2013年毕业没去Facebook,而是去了Google进入了负责社交的Google+部门,后来Google+发展不好被裁撤,他就换到了大有前途的Google无人驾驶项目。
今年2月份,教主宣布跳槽到了Quora,还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入职信《为什么我要加入Quora?》,把Quora从CEO到员工夸了一遍。
然后高潮来了,就在上周,百度首席科学家Andrew Ng在Twitter上宣布楼教主入职百度美国研究院,进入无人驾驶团队。照片上的楼教主和两年前相比胖了两圈,人也没有之前精神了。有人调侃说是Quora的食堂不好,让楼教主受了虐待。
但是食堂说这个锅我不背,满打满算,楼教主在Quora只干了两个月。说不定中间还要回杭州过年,基本没有干什么活,等于从Google的核心部门跳到直接竞争对手的对应部门。
两个月前楼教主的入职信里面还有两句容易招黑的话,
“我不会加入一家我不用他们产品的公司”。
已经肉身翻墙的楼教主应该是不用百度的。他还说过自己每次搜索的时候发现Quora的结果都是最有价值的,显然用的不是百度,百度没有收录Quora的搜索结果。
“Quora的期权计划对员工很友好,即使离职之后也可以保留行使的期权”。
所以你就迅速离职了吗?
楼教主这样的级别,没有半年左右的接触很难挖动。所以2月17号他发出这封入职表白信的时候,应该已经知道自己会加盟百度,至少是已经把加盟百度作为考虑的选项。为什么没想到低调入职,为自己留一条退路免得现在口舌呢?
现在有人担心楼天城的跳槽会对中国人在硅谷大公司的境况造成负面影响。
智商高的人比较不容易情商高。楼教主智商高没得跑。但是这次和Quora闪婚闪离曲线加盟百度,姿势不好看。
不过不能苛责楼教主,这算是程序员的通病了,大神程序员尤其如此。
ACM到现在为止,拿过全球总决赛奖牌的中国学生一共接近10个人,大部分留在了学术界,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几乎全在Google,看来Google的氛围确实适合这些不善和外界打交道的程序员。
其中有一个没去Google的大神叫戴文渊,现在出来创业了,但是之前在百度,2013年跳槽到了华为。他跳槽到华为之前,还在百度搞了个大新闻。
某天戴文渊上午起床比较晚,到了百度大厦保安说没有停车位不让他停车。戴文渊很较真,看了一下车库的情况,说那里明明有几个空着的车位。
这几个车位大有讲究。因为百度大厦停车位紧张,李彦宏曾经发过内部邮件,说公司上下一视同仁他自己也不设固定停车位,但是实际执行的时候很麻烦,公司还是给李彦宏在内的高管保留了VIP停车位。
传闻这几个空着的车位是属于李彦宏还有行政总监张明等几位高管的。大家一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戴文渊忍不下这口气,在微博上和保安以及行政部的人对骂。
这么一闹,公司脸上挂不住,勒令戴文渊道歉,用了公关的统一说法,最后走的时候姿势很难看。
百度毕竟是一家比较容易招程序员黑的公司,拿程序员和百度撕逼的事情说程序员情商低可能没有说服力。
那就说Google。王垠这个人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吧,《完全用Linux工作》一书的作者。在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三次博士退学,两次进入Google实习,被项目主管认为是过去二十年自己见过的最优秀的实习生。
但是他最后决定离开Google,写了一篇文章,《我和Google的故事》。这个故事本身没什么问题,写了自己在Google做项目的经验,本来是一篇可以让后辈膜拜,前辈看重自己的机会,他非要在文章里夹带私货,说,
“ Google 的员工,他们很多人太拿自己的公司当回事了,自高自大,放弃自己的尊严来舔这个公司的屁股。”
对于Google两位创始人,这位实习生也是毫不客气,
“谈到 Google 的两个创始人的时候,有些人就简直是黑白不分了。对他们的各种武断的甚至愚蠢的做法,居然都津津乐道。创始人在他们眼里俨然就跟皇帝一样,他们做什么都是对的。这种浮夸和互相吹捧之风,恐怕是在其它公司也少见的。”
不知道以公司文化为豪的Google HR的心理受到了多少点伤害,从此就再也没有哪家大公司敢要他了。
这些大神们可能有些极端,但是即使一般的程序员,在社交网络和技术论坛里撕逼的比例是明显高于互联网的其他工种的。
光一句“PHP是最好的语言”,就能把一个论坛掀个底朝天。
王垠在他著名的《程序员的心理疾病》里面说,
“程序员没有自知之明,看不起别人的成果……十有八九,光凭你用的是什么语言,对方会立即会在心里对你的软件的价值做出判断……用新的语言并不能让他们成为更好的程序员。其实最厉害的程序员无论用什么语言都能写出很好的代码,这种以语言取人的现象甚至出现在一些公司里,这是不对的”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王垠是一个三观很正,很有包容性的程序员?
但是接下去他写道,
“我的水平显然高过 Python 的创造者 Guido van Rossum 很多,他对程序语言的理解,他的每一个可笑的错误都被我看得清清楚楚。当然,Ruby 就更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