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夫妇二人,扶柩还乡。
艄公张稍晓得韦德倾银多年,囊中必然充实,又见单氏生得美丽,自己却没老婆,两件都动了火。
一日,因风大难行,泊舟于江郎山下。
张稍只推没柴,要上山砍些乱柴来烧。
这山中有大虫,时时出来伤人,定要韦德作伴同去。
韦德只顾捡柴,不防张稍从后用斧劈来,正中左肩,扑地便倒。重复一斧,向脑袋劈下,血如涌泉。
张稍连声道:“干净,干净!来年今日,叫老婆与你做周年。”忙忙的空身飞奔下船。
单氏见张稍独自回来,就问丈夫何在。
张稍道:“没造化!遇了大虫,可怜你丈夫被他衔了去。亏我跑得快,脱了虎口,连砍下的柴,也不敢收拾。”
张稍解劝道:“这是生成八字内注定虎伤,哭也没用。”
单氏一头哭,一头想。
“我丈夫虽然衔去,只怕还挣得脱不死。”
“猫儿口中,尚且挖不出食,何况于虎!”
“然虽如此,奴家不曾亲见。就是真个被虎吃了,少不得存几块骨头,烦你引奴家去,捡得回来,也表我夫妻之情。”
张稍道:“我怕虎不敢去。”
单氏又哀哀的哭将起来。
“不引他去走一遍,他心不死。”
便道:“娘子,我引你去看,不要哭。”
单氏随即上岸,同张稍进山路来。
张稍恐怕妇人看见死尸,却引他从西路走。
单氏走一步,哭一步,走了多时,不见虎迹。
张稍指东话西,只望单氏倦而思返。
谁知他定要见丈夫的骨血,方才指实。
张稍见单氏不肯回步,扯个谎,望前一指道:“小娘子,你只管要行,兀的不是大虫来了?”
单氏抬头而看,才问一声:“大虫在那里?”声犹未绝,只听得林中咶喇的一阵怪风,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不歪不斜,正望着张稍当头扑来。张稍躲闪不及,只叫得一声“阿呀”,被虎一口衔着背皮,跑入深林受用去了。
单氏惊倒在地,半日方醒,眼前不见张稍,已知被大虫衔去,始信山中真个有虎,丈夫被虎吃了,此言不谬。心中害怕,不敢前行,认着旧路,一步步哭将转来。
未及出山,只见一个似人非人的东西,从东路直冲出来。
单氏只道又是只虎,叫道:“我死也!”望后便倒,耳根边忽听得说:“娘子,你如何却在这里?”双手来扶。
单氏睁眼看时,却是丈夫韦德,血污满面,所以不像人形。
原来韦德命不该死,虽然被斧劈伤,一时闷绝。
张稍去后,却又醒将转来,挣扎起身,扯下脚带,将头裹缚停当,挪步出山,来寻张稍,却好遇着单氏。
单氏还认着丈夫被虎咬伤,以致如此。
听韦德诉出其情,方悟张稍欺心使计,谋害他丈夫,假说有虎。
考城隍
我姐夫的祖父宋焘先生,是县里的秀才。
一天,他生病躺在床上,忽然看见一个官差拿着官府文书,说:“请先生去参加考试。”
宋先生问:“主考的学政老爷没有来,怎么能突然举行考试呢?”官差并不回答,只是一再催促他起程。
宋先生只好支撑着骑上马跟他去了,觉得所走的道路都十分陌生。
不久,他们便来到一个城市,像是帝王居住的城市。
一会儿,他们进了一座官府,但见宫殿十分巍峨壮丽。
大堂上坐着十几个官员,这些人宋先生大都不认识,只知道其中一个是关羽。
堂下殿檐前放有几案、坐墩各两个,已经先有一个秀才坐在了下首,宋先生便挨着他坐下。
每张桌子上都放着纸和笔。
一会儿,殿堂上飞下一张写有题目的卷子来。
宋先生一看,上面写着八个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
他们俩写完文章后,便把答卷呈交到殿上。
宋先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殿上各位官员一边传看一边不住地称赞。
于是便把宋先生召上殿来,对他说:“河南那个地方缺一位城隍,你去担任这个职务很合适。”
宋先生这才恍然大悟,一边叩头一边哭着说:“我蒙此重任,怎么敢推辞呢?但家中老母已经七十多岁了,无人奉养。请允许老母死了以后,再来听从调用。”
堂上一个帝王模样的人,立即命令查看宋母的寿数。
一个留着长胡须的官员,拿着记载人寿数的册子翻阅了一遍,说:“宋母还有阳寿九年。”
各位官员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关圣帝君说:“不妨让那个姓张的秀才先代理九年,然后再让他去接任。”于是帝王模样的人对宋先生说:“本应让你立即上任,现在念你有仁孝之心,给你九年的假期。到时再召你前来。”接着又对张秀才说了几句勉励的话。
两位秀才叩头谢恩,一起走下了殿堂。
张秀才握着宋先生的手,一直把他送到郊外,并自我介绍说是长山人,姓张,又送给宋先生一首诗作临别留念,但宋先生把诗中大部分词句都忘掉了,只记得中间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两句。
宋先生上马后,便告别而去。
他回到家中,就好像是从一场大梦中突然醒来一样。
其时他已经死去三天了。
宋母听见棺材里有呻吟声,急忙把他扶出来,过了半天,宋先生才能说出话来。
他派人去长山打听,果然有个姓张的秀才,在那天死去了。
过了九年,宋母真的去世了。
宋先生将母亲安葬完毕,自己洗浴料理后进了屋子里就死了。
宋先生的岳父派人跑到宋先生的家乡去打听消息,才知道宋先生已经死了。
我姐夫的祖父宋焘先生,是县里的秀才。
一天,他生病躺在床上,忽然看见一个官差拿着官府文书,说:“请先生去参加考试。”
宋先生问:“主考的学政老爷没有来,怎么能突然举行考试呢?”官差并不回答,只是一再催促他起程。
宋先生只好支撑着骑上马跟他去了,觉得所走的道路都十分陌生。
不久,他们便来到一个城市,像是帝王居住的城市。
一会儿,他们进了一座官府,但见宫殿十分巍峨壮丽。
大堂上坐着十几个官员,这些人宋先生大都不认识,只知道其中一个是关羽。
堂下殿檐前放有几案、坐墩各两个,已经先有一个秀才坐在了下首,宋先生便挨着他坐下。
每张桌子上都放着纸和笔。
一会儿,殿堂上飞下一张写有题目的卷子来。
宋先生一看,上面写着八个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
他们俩写完文章后,便把答卷呈交到殿上。
宋先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殿上各位官员一边传看一边不住地称赞。
于是便把宋先生召上殿来,对他说:“河南那个地方缺一位城隍,你去担任这个职务很合适。”
宋先生这才恍然大悟,一边叩头一边哭着说:“我蒙此重任,怎么敢推辞呢?但家中老母已经七十多岁了,无人奉养。请允许老母死了以后,再来听从调用。”
堂上一个帝王模样的人,立即命令查看宋母的寿数。
一个留着长胡须的官员,拿着记载人寿数的册子翻阅了一遍,说:“宋母还有阳寿九年。”
各位官员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关圣帝君说:“不妨让那个姓张的秀才先代理九年,然后再让他去接任。”于是帝王模样的人对宋先生说:“本应让你立即上任,现在念你有仁孝之心,给你九年的假期。到时再召你前来。”接着又对张秀才说了几句勉励的话。
两位秀才叩头谢恩,一起走下了殿堂。
张秀才握着宋先生的手,一直把他送到郊外,并自我介绍说是长山人,姓张,又送给宋先生一首诗作临别留念,但宋先生把诗中大部分词句都忘掉了,只记得中间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两句。
宋先生上马后,便告别而去。
他回到家中,就好像是从一场大梦中突然醒来一样。
其时他已经死去三天了。
宋母听见棺材里有呻吟声,急忙把他扶出来,过了半天,宋先生才能说出话来。
他派人去长山打听,果然有个姓张的秀才,在那天死去了。
过了九年,宋母真的去世了。
宋先生将母亲安葬完毕,自己洗浴料理后进了屋子里就死了。
宋先生的岳父派人跑到宋先生的家乡去打听消息,才知道宋先生已经死了。
展开
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