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来了,小程序的私活没接成,还差点被骗30万,具体细节如下
大学室友 A 说校友老乡 B 想开发小程序,因 A 忙,便将我推荐给 B。我加 B 好友后,双方开启沟通。
11 月 1 日,A 告知已和 B 私下会面,邀我次日线下见面。11 月 2 日,B 请我和 A 吃饭,席间明确小程序开发意向,沟通了需求细节。11 月 3 日,我整理需求并拟定协议,B 却以沟通为由再约我和 A 吃饭。饭桌上,B 首次提出让我在他公司挂名,称能申请创业补贴,协助办创业贷款每月给我 2000 元,我当场拒绝。随后 B 转回开发话题,提出协议调整意见。当晚我修改协议发给 B,B 又提补贴,我再次拒绝。
11 月 4 日,B 单独见我,说协议没问题,拟签订时又提补贴,称实际补贴 5000 元,他拿 3000 元,是 “互利互惠”,还强调只需简单登记。我怕影响已促成的合作,无奈答应,双方约好次日签补贴协议。11 月 5 日,我和 A 一同与 B 签订补贴合同,B 承诺次日打小程序开发款。11 月 6 日,B 约我次日请假办理补贴流程,我答应了。
11 月 7 日 9 点半,B 带我到 “惠融数科” 公司(当时不知是信贷公司)。该公司经理 C 拿过我的手机操作,频繁让我刷脸,还让我按话术接听银行来电,全程没说这是贷款,和 B 一致说是办补贴。中午 10 万元打入我银行卡,我质疑创业贷款为何进个人账户,C 说帮忙询问却迟迟不回应。到下午 4 点,共 28.4 万元贷款到账,期间我还被迫和 B 签了委任贷款合同及给 B 的借款合同。之后 C 要用我手机银行转账,因每日限额,B 和 C 拉我去银行。在银行门口,我终于察觉不对劲,和 B 争执后坚持离开。当晚我报警,B 和 C 不知从哪得知消息,频繁打电话推卸责任。
11 月 8 日,我咨询律师后,独自去银行将贷款原路退回。操作完成后告知 B 和 C,B 竟问他的违约金怎么办,我回怼 “与我无关”,B 只说句 “牛逼兄弟” 便没了下文。C 则发消息说我仍需去他公司注销账号,可我早已自行注销。11 月 9 日,C 多次打电话、发微信,我都没理会。
最终,我损失了近 200 元手续费和利息,将 A、B、C 全部拉黑,事情暂时解决。
其实过年真正有意义的,也就是在年前的15天内,因为人总是在无限接近幸福的时候,最幸福,比起礼拜天,礼拜五的下午仿佛更让人开心,即将拥有时期待的感觉,永远比拥有更快乐!
19
11
,感觉现在手机越来越贵了,性能也就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