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将很难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找到一家从没有讨论过云原生的大型企业。对于仍处于相对初级阶段的理念,它在那些想要提高敏捷性、响应能力和上市时间的人中无处不在。据 IDC 称,到 2023 年,将使用云原生方法开发和部署超过 5 亿个数字应用程序和服务。
考虑到许多企业现在所处的大流行后环境,这并不奇怪。 除了在生产力和日常运营方面加速云迁移之外,它还促使许多一只脚踏进云原生大门的企业全面拥抱它并运行它。在 COVID-19 大流行的高峰期,四大公共云继续超出预期,收入同比增长令人印象深刻。AWS 增长 29%,Microsoft Azure 增长 47%,谷歌云增长 43%,阿里巴巴增长 59%。公共云行业的市值在过去十年中增长了 25 倍,到 2020 年 2 月达到 1 万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45%。如果你认为这令人印象深刻,那么到 2021 年底,市值预计将翻一番并超过 2 万亿美元。
云原生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哲学
云原生应用程序通常被称为“云的公民”,这不仅意味着它们驻留在那里,而且它们是在那里构建的,从头开始,利用了云架构的所有优势。云原生应用是根据云架构的原则设计的,使得它们的开发、部署、更新和维护更快、更容易。
Cloud-native 也是开源社区与成立于 2015 年的 CNCF(云原生计算基金会)的共同理念,其目标是通过项目、会议和知识共享来构建云原生生态系统。通过利用云原生原则,公司可以更快地将新想法推向市场并更快地响应客户需求。重要的是,它们为开发人员提供按需访问计算能力以及现代数据和应用程序服务。
理解云原生哲学的三个关键概念是微服务、容器,当然还有 DevOps。让我们更详细地探讨微服务和容器,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云原生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在向前发展如此重要。
微服务:云原生方法的构建块
假设可以开发一些松散耦合的砖块来独立提供有价值的软件功能。现在把这些砖块放在一起,开始建造一堵坚固的墙,你就会开始看到微服务架构初具规模。这些砖块中的任何一块都可以在任何给定时间拆除和更换,但墙仍然是你在线基础设施的基础。每块砖都是一个微服务:一个独立的软件,可以通过 API 与其他微服务链接以创建一个有凝聚力的整体。由于数据和代码被巧妙地封装在一起,企业可以采用更加模块化的方法进行开发和部署,允许他们根据需求扩展(或缩减)服务。这是容器进入竞争的地方。
容器:用于开发和部署的容器
一个容器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正如集装箱通过创造新的全球消费模式、繁忙的港口城镇和新产业彻底改变了分销经济一样,虚拟集装箱改变了云迁移过程,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更多权力并推动了 DevOps 理念。容器为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从开发到生产的整个过程提供一致的软件环境。它们为应用程序模块提供了一个封装的轻量级运行时,多个应用程序部署在同一台服务器上,每个应用程序运行在彼此隔离的自己的执行环境中,从而避免冲突、错误和故障。
容器提供更高的服务器利用率、模块的可扩展性、互操作性和易于集成。只需在诸如 Docker 或 Kubernetes 之类的编排工具中构建一次配置,然后所有开发人员都可以在运行命令上运行系统,而不管底层操作系统如何。容器在云中提供了自由、灵活性和无与伦比的敏捷性。
云原生的未来
许多认为自己是云原生的企业实际上只是采用云。正如我们在上面概述的那样,云原生不仅仅是通过“提升和转移”在云中运行。它是关于使用云原理和架构从头开始在云中构建应用程序。通过利用微服务、容器和 DevOps 的完整理念,云原生提供了更好的可扩展性、弹性、安全性、显着降低的成本以及开发和启动应用程序的天文速度。
云原生是一个高增长的生态系统,吸引了大量人才和投资者。云原生哲学可能与我们不可避免的数据驱动的未来交织在一起,以至于本文介绍中提到的 2 万亿美元市值实际上可能是轻描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