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问题
第一章 统计术语
基期,现期,增长量,增长率(涵盖70%的题目)
1.1 基期、现期
- 基期、现期
- 作为对比参照的时期称为基期,而相对于基期的称为现期。
- 例如:今年比去年公司营收增加100万
- 去年:基础——基期
- 今年:现在——现期
1.2 增长量
1.3 增长率
- 考察方式:给定两个值,求另外两个值。有六种出题方式。下面这种是最常考的。
高频易错考点
- 前三种说法等价。
1.4 年均增长量
1.5 年均增长率
- 年均增长率
- 存钱的例子,到一年后,取出又存进去。
- 复利的可怕性
1.6 同比和环比
理解技巧:记住环比的“环”,一环扣一环,2月比1月。 同比:同期比较
有了增长率,现期量和基期量都可以求出结果。
1.7 比重
Tips: 作除法时,不用管分母的小数点、百分号,因为可以对分子扩大多少倍,搞掉分母的小数点。
1.8 倍数
- 解题技巧:无需知道总量,用比值相除即可。
1.9 平均数
1.10 百分数
- 百分数相加减,一定要用百分点表示。
- 去年 10%,今年 12%:
- 今年比去年增加了2个百分点(√)
- 今年比去年增加了2%(x)
1.11 成数
1.12 翻番
- 四倍是翻两番,不是翻四番。
- 翻一番 = 2倍
1.13 顺差逆差
- 出口贸易中会出现。
1.14 GDP
1.15 三大产业
1.16 恩格尔系数
1.17 常见数学结果
乘法
- 11到19的平方可以直接用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
- 11 x 11 = 1 x 1 连 1+1 连 1 x 1 = 121
- 12 x 12 = 1 x 1 连 2+2 连 2 x 2 = 144
- 13 x 13 = 1 x 1 连 3+3 连 3 x 3 = 169
- 14 x 14 = 1 x 1 连 4+4 连 4 x 4 = 196
- 15 x 15 = 1 x 1 连 5+5 连 5 x 5 = 225
- 16 x 16 = 1 x 1 连 6+6 连 6 x 6 = 256
- 17 x 17 = 1 x 1 连 7+7 连 7 x 7 = 289 (注意进位)
- 18 x 18 = 1 x 1 连 8+8 连 8 x 8 = 324
- 19 x 19 = 1 x 1 连 9+9 连 9 x 9 = 361
立方
第二章 结构阅读法
2.1 文字性材料
2.2 表格材料
2.3 图形材料
- 同比下降:看折线负数值
- 环比下降:看相邻月份
第三章 速算技巧
3.1 截位直除法
- 估算的灵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是上限。最大误差在 5‰
-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最大误差是 5%
一步除式
例 1
- 选项差别大(保留两位),首位不一样,直接口算
例 2
例 3
- 小数点后不要,同比增长的算法。
- 不用管分子扩大一百倍的事儿
例 4
- 这种情况,小数点后面不能省哦。
例 5
- 对数字敏感
例 6
例 7
例 8
多步连除
- 遇到多位连除,选项差距肯定大,大胆估即可
- 当遇到相邻两个值都有差距时,选择差距小的那一个
例 9
练习二
- 想上6上不去
- 分母真保留三位呀,不用在意小数点的位置
- 首位不同,做题速度贼快
- 20秒搞定?
- 三刷:分母估算为 135 是基于二者百分位相加不会进一。
3.2 估算法
叠除估算法
- 分开估算
- 交叉估算
例 1
- 下降了 0.4%,分母则要用减法
例 2
例 3
- 220.7 --> 22
- 1- 1.5% 不能看成 1- 1.5% = 0.5%
- 三刷:很少会出现算出来的值接近B项,如果出现,再用这种估算法估算即可。
- 深挖出题人的意图
- 6.1 / 220.7 ≈ 2.76 将它作为干扰项
例 4
- 注意了,表中给出的是 流通部门所创造的产值。
乘法估算
- 乘法一大一小,按比例增加或减少。
- 10 x 10 = 100 ---> 9 x 11 = 99 貌似这样才对?
- 参考:误差如何计算
例 5
饼状图估算
例 6
例 7
- 题目很重要:别人问的是 同比增量
- 三刷:同比增量即和去年相比,增加的量;如何算 6138 - 4487 = ?
- 61 - 44 = 17
3.3 特殊分数
三刷:
- 1/3 的一半是 16.7% = 1/6
- 1/6 的一半是 8.3% = 1/12
- 1/7 的一半是 7.1% = 1/14
- 1/9 的一半是 5.6% = 1/18
例 1
例 2
- 三刷:重点理解题中之意;遇到乘法,通过特殊分数转化为除法。
-
三刷:992 --> 1460 提高了 50%,26 也提高 50% 为 26+13=39
-
解决一听就会,一刷就费
- 把这个题想透,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解决,猜测一下出题人的意图
- 多刷几遍题,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 老师的方法很不错,考场中,自己能不能想到这些方法
例 3
- 三刷:理解企业亏损面。特殊分数还是不熟练。
例 4
- 特殊分数
- 技巧:将 24.9% ≈ 1/4
- 有一个推论:当增速为 1/n 时,可快速计算。
- 再推论:增速可能为正值,也可能为负值。
- 减少了:现/(n-1);增加了:现/(n+1)
- 24.9 % / 1.249 ≈ 2
- 首先,不用担心 24.9 过小,因为它作为被除数,可以添0变大
- 2490 / 1249 ≈ 2
- 其次,可用截位直除
- 1.249 --> 12,又分子为 24.9,故答案为 2
- 学习方法:做一个题,把它想透,比你做很多题有价值得多。
- 问一下自己:如果在考场中,能否想到快速解题的方法。
- 课程多听几遍,收获肯定不少。
例 5
- 当得到
1443/4
时,扫一眼答案,就应该选择B,其他显然差得离谱。
-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五秒钟结束战斗?
例 6
- 将真实值与估算值进行比较,看看是比 33.3% 大还是小。很明显,真实值大于 1/3.
练习题
例 1
- 1/15 ≈ 0.67
- 2/3 ≈ 0.67
例 2
例 3
7*8 = 56
确实有点骚
例 4
例 5
例 6
- 三刷:注意这种方法,选取的值。13 与 37
例 7
例 8
第四节 分数比较
- 将分数化成小数?
例 1
- 分子变化速度:大概在 0.1 左右,276 x 0.1 = 27.6,276 + 27.6 = 303.
- 分母变化速度:大概在 0.2 左右,691 x 0.2 = 138.2,691 + 138.2 = 829.2.
- 分母变化快,故整体较小。
例 2
- 注意:题目问的是最小,看清题目很重要。
- 感觉选 C 最合适。
例 3
- 注意:直除首位时,如果商的第一位均相同,则要除两位。
- 191 / 22 = 0.8+
- 8406 / 92 = 0.9+
例 4
- 技巧:直接用 0.1 0.2 0.3 0.4 乘以被除数,即可得到结果。
例 5
- 由分数知:AD两项可直接排除,分子小,分母也大。
- BC两项可以直接比较,分子大、分母小,故选B
练习题
例 1
例 2
例 3
例 4
- 做题时,先搞清楚问的问题,再理清除数和被除数,最后估算即可。
例 5
- 三刷:用百分数,看比重也能做出答案。
第四章 重点题型
第一节 简单计算和直接查找类
- 抹掉后两位
例 4
例 5
- 三刷:第一步,圈出来;第二步,写出整数部分;第三步,粗略加一下小数部分。
第二节 增长率相关
增长率
例 1
例 2
例 3
例 4
- 注意:问的是环比,曲线图给的是同比
- 注意倍数的说法:
- 2017 年比 2016 年增长了 2 倍
- 2017 年是 2016 年的 3 倍
- 该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
- 法1:直接利用环比的方式
- 法2:求两者之间的倍数
例 5
- 我要哭死,材料说的是减少,求基期量时,应该是加法
- 截位直除不能解决时,应该用分数的变化速度
例 6
- 注意:选项的顺序是打乱的。
练习题
例 1
例 2
例 3
- md,真是醉了,居然是 千分位。
例 4
- 13/28 估算的时候,不能约等于 1/3.
- 对于这个题,13.39 约等于 14 是比较合理的。
例 5
- 又看错了,减少 3070万户,需要加回来。
例 6
- 324 / 162 时,显然商2最合适,因为 32/16=2
例 7
例 8
- 注意,题目求的是同比增速,而不是环比增速。
例 9
基期量和现期量
例 1
- 有没有更快的方法呢?
- 在试卷上直接计算——每个细节的地方都要抢时间。按部就班的写下来,可能 10s 就没有了。
- 当余数为20时,若商1,则余数为8;而商2,余数为4,故商2比较合适。
例 2
- 当计算 4x17 时,显然 4x10+4x7=40+28=68 这样快些。
例 3
- 注意:审题很重要,问的是私人轿车,不要看成私人轿车了。
- 审题时,最好是逐一对应,一字不差。
- 分母:112.5 % ≈ 1.13
例 4
- 注意:得到的 91 已经很接近 94 了,不能再商 0.
- 当余数为91时,若商0,则余数为91,而商1,余数为3。所以商1比较合理。
例 5
- 注意:题干问的是环比。不要看错了。
- 有没有更快的方法呢?
- 增长了 0.92% ≈ 1%,显然二者之间的差距就一丢丢。故答案选B.
例 6
- 再次强调,不要关心小数点。
例 7
- 增长率 r=100% <==> 翻倍
练习题
例 1
- 很明显,心中要有一个想法,即2002年的量要少得多。
例 4
- 显然还是要列式子,像这种情况,二者的分母是接近的。
- 单独计算后,再相减,容易出错。
- 截除时,可以直接排除BCD三项。
例 5
- 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 下降10%左右,CD排除,A下降太多,故答案选B.
例 6
- 显然,CD可直接排除,增长不到1%,那几乎没有变化嘛。
例 7
- 注意除数 135 是四舍五入后得到的。
例 8
- 遇到分数的比较:第一步,直除首位;第二步:看变化速度。
例 9
- 4.8 --> 5.0
- 扩大了百分之多少呢?(5.0 - 4.8) / 4.8 ≈ 4%
- 其实也等价于 (5.0 - 4.8) / 5.0 = 4%
- 还有其他方法吗?
- 可以借助 2010 年的数值进行计算。
- 此题两种方法都不易想出,考场中是否要计算,看性价比高不高。当然,既然是 4‰ 的增长率,CD直接排除。
- 出题人陷阱:认为你会将 4‰ 看成 4%,进而得到CD其中一项。
- 其他方法:既然2010年与2011年相差不多,且要求增长率相同。故 2011+(2011-2010)
间隔增长率
- 公式推导
- 速算技巧
例 1
- 看清题目是头等大事。
- 边算边看,而不是蒙头一直算。
例 2
- 要学会口算,也要大胆口算
- 24.68% + 1.4% ≈ 26%,这种情况就不用再列式算了吧。
例 3
- 注意表述:累计。
- 上市公司的年报、半年报就是这样计算的。
- 画出题干的关键信息。
- 不能只看到 “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而看不到 “2012年上半年”。
- 118.6% ≈ 120%
- 9.1% x 8.7% ≈ 9% x 9% ≈ 0.8%
练习题
例 3
- 快速查找:直接找有括号的:
“(含钟芯)”
- 理解
“同比下降4.7%,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
的含义。
例 4
- 注意问法:翻译过来就是求
r = r1 + r2 + r1*r2
- 当二者均大于10%时,不可省略。
- 解题技巧:此题不应该选C,很明显
r1+r2
都已经为 28.7% 了。
例 5
- 想上2上不去,故选 C.
- 如果要算基期量,需用增长率的公式。
- 注意:此时的
r1*r2
不能省略。
例 6
17.3% x 1.8%
结果可以忽略不计。
混合增长率
- 混合增长率:大小居中,偏向基期量大的。
例 1
例 2
- 房地产 = 房产 + 地产
- 这个题很有代表性。
例 3
- 读题要仔细,速度慢一点都没关系。看错题意,代入错误的数字得不偿失。
例 4
- 一般累计类题目,大概率会考混合增速。
- 这个题很典型,需重点掌握。
- 柱状图的横坐标 “第二季度” 意思是 “前两个季度”
- 前两季度为 9.1%,前三季度为9.5%,故第三季度为 大于9.5%.
练习题
例 1
- 注意大小居中。
例 2
- 大小居中。
例 3
例 4
- 初次拿到这个题,可以将正确率提高到50%.
- 以下为精确计算
- 首先推导一下公式:
- 应用公式硬算一下:
- 公式拓展(推导):量大距离小。
- 应用拓展公式
- 利用距离和量成反比可快速计算。
- 量大距离小。
- 对数字的估算也很重要
- 2114.38 ≈ 2100
- 2700.09 ≈ 2700
- 4.13% ≈ 4.1%
拓展 1
- 0.3% x 20 = 6%
- 利用原理做一遍:
- 注意
ABab
代表的意义。
拓展 2
- 再次体会
量和距离成反比.
- 此题还可以延申出更多的题
- 比如:告诉进口和进出口,求出口增长率。
- 估算的时候要灵活掌握:这个地方,前面的计算可以直接估算得到结果。
- 注意:得到
2:1
的结果时,根据量与距离成反比
,知进口距离占一份,出口距离占两份。显而易见,如果按照(13.2-x) / (x+3.8) = 1/2
计算,明显计算量大一些。
例 5
年均增长率
- 怎么算年份?
例 0
例 1
- 快准狠,确实有点厉害。
例 2
- 先代入 10% 进行计算
- 取 16% ~ 25% 之间的数字 20%
例 3
例 4
- 注意体会:Vg 不到 5 倍。
练习题
例 1
例 2
- 找题干的关键词,老是容易找错,这个题就找在了第二项上。这是不应该犯的低级错误。
例 3
- 增长率的公式不能忘。
- 优先代入 20%
- 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1.44的平方大胆估为2+
例 4
- 蒙题技巧:首先代入10%,排除D;然后代入9%,这一步要出答案,所以蒙A.
例 5
例 6
- 此处为什么不估算为4年?
- 深圳是一个正常的省份
- 从中间截的,不同于那些特殊情况
第三节 增长量相关
- 算增长量的时候,可以使用
现 / (n+1)
公式.
例 1
- 头脑没转过弯来。
例 2
- 能够用特殊分数的式子,就可以用截位直除法(这种方法又分两种方式)
例 3
- 下降的时候,增长率
r
为负数,这个很重要。
例 4
例 5
- 分数也可以估算的。
- 3.5% ≈ 3.3% = 1/30
- 写成 5+,感觉就离 19 很接近了。
例 6
- 乘积的结果肯定比 12 大。
- 犯错次数:(4.13)+1,(4.20)+1
增长率比较
- 方法一:现期值大,增长率大,大大则大。
- 增长率、现期值与增长量成正比。
- 方法二:近似比较:当 1+r1 ≈ 1+r2,比较
现期量 x 增长率
即可。
- 如果大于 20%,不放心的话,可以直接计算。
例 1
- 增长率都相差不几,用近似比较快些。
- 犯错次数:4.13,4.20
例 2
例 3
- 此题应迅速排除D,因为经营性收入为负增长。
练习题
练 1
- 增长量能直接计算的,就用不着增长量啦。
练 2
- 很明显,直接相减即可。没什么技术含量。
练 3
- 基期量 = 现期量 / (1+r)
- 增长量 = 基期量 x 增长量
练 4
练 5
- 增长 100% = 2 倍
练 6
- AC,BD二项知,小数点是重要的。
练 7
- 解决办法:根据增长量和r成正比知,可以比较二者的大小:
- 当然咯,截位直除也可做
练 8
- 注意题干的问法:2011 年的需要列式计算,其他年份相减即可。
- 易错点:落下 2011 年的同比增量。
练 9
- 翻译题干:求
2009年增量 - 2008年增量
- 方法选择:计算 2009年的增量 时。用
增长量 = 现期量 - 基期量
更快些。
练 10
- 公式不是很熟悉。
- 2012年的量:
896 x (1+30%)
- 2010年的量:
896 / (1+30%)
- 2012年的量:
- 也可以将各增长量相加。
练 11
- 知识点:增长量比较-近似比较方法可解。
练 12
- 注意审题,问的是总资产。
练 15
- 注意:题目问的是 “同比变化量”,需求绝对值。不能一上来就把 “科学” 放在最后。
第四节 比重相关
- 注意:不要被
完工量
所影响,相比 “出口船订单
”,更应该选择 “全国完工出口船
”。
例 3
- 用分数确实快,不要想着数小,就去硬算,很费时间。
基期比重
- 平时斜着记忆,考场中斜着写。
例 5
- 注意:BC相差很小,需保留三位。
两期比重变化
- 找增速即可。
例 1
- 问两期比重变化,只要部分增速大于整体增速,则比重上升。
例 2
- 注意:先比较2014年的,可得答案B;若要和2013比较,需要算出 2013 的增速。
例 3
- 比重上升或者下降,只和增速有关,与其他没有关系。
例 4
- 首先,确定是上升还是下降;很明显是上升,故排除CD
- 不成文的技巧:联考每年都有一个这样的题,几乎都选A这种答案。
- 注意:圈起来的那一堆肯定小于1,故答案为A.
- 出题人多数情况会将 a-b 设置为答案放在选项中。
例 10
拓展 1
- 注意:分母 8 不能和 28 约分,应该是:8x1.44% = 12%,再与28% 约分。
拓展 2
- 很明显,AB均比 2.3% 小,故要列式计算。
- 其实,把
A/B
的值搞定,差不多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练习
练 1
- 大约为 2/5,直接秒杀D.
练 3
- 读题不仔细,题干问的是:利润占当年营业收入的多少。
练 4
- 想尽办法用特殊分数,这种效果真不错。
练 5
- 基期比重套公式(斜着写公式)。
练 6
- 同比增长1.67倍,则 r=167%,1+a = 1+167%;1.764/2.67 不能估为 1/2,估为 1.8/2.7 = 2/3 是合理的。
- 当增速为倍数时,这样估算是不对的。
- 还可以这样做,小数点不重要。
练 8
- 注意对 4% 的处理。
练 9
- 除数 1680 估为多少合适呢?1(1680-1000=680)、16(1680-1600=80)、17(1700-1680=20,比较合适)、168(1680-1680=0,无意义)
练 11
练 13
练 14
- 注意图表不能看错了,需竖着看。
练 15
练 16
- 试着把公式推导一遍。
第五节 平均数与倍数
- 基期倍数和基期比重算式是一样的,对于第一产业而言,一个是除以全国,一个是除以第二产业。
例 1
- 选项差距大,粗略估算即可,叠除分子分母同时估算
例 2
- 选项差距较大,将 28.6 估算为 30.
例 3
- 瞎估算肯定是不行的,763/321≈2.4,不能直接约等于2.
例 4
- 选项差距较大,商的第一个位即可确定答案。
例 5
- 斯认为,可以将 8.2 估算为 8 进行计算。
例 6
- 技巧:平均每A,A为分母。
- 选项差距大(非0.42,0.45这种),出题人可能希望你不要计算,直接估算即可。
例 8
- 斯认为可以直除6即可。1788/6=298,1788/6.25=286.
例 9
- 问题:平均数是上升还是下降了。对标比重变化即可。
- 平均数的升高还是下降,只和增速r有关。
平均值增长率
练 2
- 这个题着实被你搞复杂了
- 这个题出得不错:给出2017的量,求2016的量;给出高铁客运量和铁路总客运量,求高铁与普铁的比重
练 3
- 数值这么大,保留三位即可
练 4
练 5
- 比 2.5 小 33% 左右
练 6
- 按照题干写出竖式,你不知道哪个地方有坑。
练 8
- 首位是1,直接秒杀。
练 9
- 分数比较,直除首位;提高解题速度,直接在给的数字后面操作。
练 11
- 做资料分析,尽量不动笔,显而易见,1.1 1.2 1.1 三者的平均数估为 1.1,明显快得多。
练 12
- 平均数的上升或下降,只跟增速有关。
练 13
- 注意,题目问的是 2017年前三季度。
- 平均值的增长率
练 14
- 注意,减少和下降,增长率为负数。
刷题策略
- 时间安排:20题25min,15题18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