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CPU大小核

3,769 阅读5分钟

cpu1.png

手机CPU大小核是什么?

如今的手机CPU核心数量基本都达到了8核心以上,可能很多人说,这么多核心用着不怕费电吗?其实手机CPU的核心数量虽多,但是真正具有最高性能的往往只有1-3个大核心,其余几个可能都是小核心设计,这样大小核心的区别设计,目的就在于能更好的平衡CPU性能与功耗的关系,从而提升手机的使用体验。

手机CPU为什么要区分大小核?

image.png

过去的智能手机CPU其实并没有大小核概念的,尤其是在手机双核CPU出现时两颗核心架构和规模都是一样的,就像电脑上的双核CPU,没有特别针对性的设计大核小核,但是因为智能手机CPU的性能不断提升,核心数越来越多,手机的发热和耗电也在显著增加,再这样下去就无法承受,为了同时满足CPU高性能和低功耗的要求,手机CPU厂商就开始尝试设计大小核并各自分工。

现在的手机都是区分大小核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商家宣传自己的手机属于大核手机,因为大核手机运行速度更快,性能更好,而小核手机可能就要比大核手机略逊一筹了。

有人说为什么要区分大小核呢?手机用一样的不可以吗?其实大小核CPU是没有具体的概念的,毕竟其核心架构和规模基本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的智能手机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核心数增多,手机的发热和耗电都成为问题,所以就出现了大核手机去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手机商家也利用大小核去合理的分配手机的工作。

手机CPU大小核的历史

image.png

大小核应该是三星的猎户座先搞出的名堂,以前的处理器市场就是高通、三星独霸,高通单核非常强悍,看不起多核架构;三星单核搞不过高通就,只能堆核心来达到相同的性能。

我们知道核性能有高低,上8个大核的话性能足够但是能耗偏高,8个小核又没什么卵用(8个4岁小孩打不过高通2个成年壮汉),所以就搞了大小核(little-big)架构,这样就能兼顾性能和能耗。

虽说解决了最重要的能耗比问题,但是大小核的调度和资源分配是非常难的,什么时候用大核什么时候用小核,怎样无缝衔接等需要厂商无数次的升级调整,当年mtk也搞了个胶水八核出来忽悠小白,麒麟刚开始的k3v2也不行,后来到920才摸到头绪,慢慢的才赶上猎户座直至超越,后来高通也没逃过真香定律。

手机厂商宣传的8核手机

image.png 关于手机的CPU频率描述如下:大四核2.6GHz,小四核2.1GHz。

大四核?小四核?这款CPU到底是几个核?

答案:4+4=8,八核!

虽然在核的数量是 4+4,但是大核和小核的分工是不一样的,详情如下:

  • 主处理器 2.6G 四核,用于运行型程序(比如游戏)。
  • 协处理器 2.1G 四核,处理些普通应用程序(比如刷微博),比较省电。

这就是所谓的八核手机。

大小核运行机制

举个例子来说,华为麒麟980拥有四颗最新架构的A76核心,频率达到2.6Ghz,这就是拥有最高性能的四颗大核心,除此之外麒麟980还拥有四颗A55架构的低功耗CPU,频率最高只有1.8Ghz,缓存也小了很多,尽管A55核心性能较弱,但是满足一般应用没有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足够省电,所以手机就会在轻度使用环境下把任务交给A55核心。

所以别看现在的手机CPU动辄8核10核,但是由于拥有大小核设计,所以在需要发挥性能的手游当中,CPU大核心会高频率运行达到最高性能,小核心闲置;如果只是在聊天,上网过程中CPU可能只会开启小核心,大核心处于闲置状态,从而达到最佳省电的状态。目前这已经成为主流手机CPU的设计理念,未来很多年以内预计仍会保持大小核设计。

电脑CPU为什么没有采用手机CPU的大小核设计?

电脑CPU为什么没有采用手机CPU的大小核设计?因为电脑的X86架构CPU已经非常成熟,电脑本身对CPU能耗高低也远远没有手机那么敏感,在低负载情况下只需把所有CPU核心降低到较低的频率就够了。如果一定要把一部分核心设计成小核心,那样在需要高性能的时候,小核心占据的芯片面积就会产生很大的浪费,所以不管是英特尔还是AMD都没有采用这种设计方式。